臺灣人看大陸》願車馬衣輕裘 與朋友共
當年讀碩士班的時候,有幸至南京大學交換,認識了幾位終生難忘的當地朋友,他們是我認識中國大陸當代社會的一扇窗。多年以後,仍然懷念跟他們在學生時代的純真友誼,就讓我來聊聊他們的故事。
第一位是勇哥。每年到了七夕,經常讓我想到勇哥,因爲他跟另一半的交往,可說是牛郎織女的真人版故事。
勇哥跟女友是高中同學,上大學後分隔兩地,男孩在黑龍江讀書,女孩在湖南讀書。看了中國地圖,就可以明白這是多麼遙遠的距離。在那四年裡,勇哥只有過年回家纔有機會見到女友,平時只能透過電話及網路連絡。對臺灣人而言,這幾乎是無法想像的遠距離戀愛。
從黑龍江到湖南的距離,而且一年只能見一次面,他們就這樣過了四年。大學畢業後,男孩到南京讀研究所,女孩到蘇州工作,他們總算都在江蘇。在那個學期,我跟勇哥搭動車一起去蘇州旅行,在車上我感受到他的急躁不安,直到見了女友才笑開懷,也是我第一次見到他女友,是開朗的女孩。這樣的空間距離,反而凝聚他們兩人的感情,經過多年努力,勇哥跟女友終於走向婚姻,並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娃兒。因爲認識勇哥,我體會到只要有心,牛郎織女不是神話,有情人終成眷屬。
第二位是S同學。每次聽到梁靜茹的《寧夏》,歌詞唱着「寧靜的夏天,天空中繁星點點,心裡頭有些思念,思念着你的臉……」,就想起當年在南京認識的S同學。因爲他從高中時代就很喜歡梁靜茹的歌,大學畢業後,曾經到寧夏回族自治區支教(支援偏鄉中小學教育),當了一年的小學教師。
我後來才知道,《寧夏》的作詞作曲人李正帆當年去寧夏,被偏鄉孩子們的純真質樸打動,所以創作出這首傳唱無數的經典歌曲。S同學跟我說,那是一個很偏遠很貧窮的地方,還說了許多那一年在當地生活以及跟孩子們相處的故事。每次聽到這首歌就想起S同學,還有那個我從沒去過卻很有畫面感的地方。
我跟S同學的相識故事,可說是大時代下兩岸關係的產物。因爲在那一年,S同學帶我認識南京,沒想到下個學期,他有機會來我的臺灣母校當交換學生,於是換我帶S同學認識臺北。我們有幸當了一整年的同學,一學期在南京,一學期在臺北。他也喜歡梁靜茹《暖暖》,我們因此一起搭火車,造訪了基隆的暖暖火車站。
第三位是平哥。當年在南京,我爲了進一步認識大陸社會,主動選修中共黨史課程,而且不是大陸學生必修的政治課(臺灣學生其實可以不用修),而是去上黨史研究生的中共黨史課,我因此有緣認識平哥。
與黨員相處融洽
他是忠黨愛國的中共黨員,本來以爲跟他互動會有點緊張或隔閡,正好相反,他對我格外熱情,因爲他沒見過「臺灣同胞」,對臺灣有很多好奇,也很樂意跟我分享大陸社會的現況,每次跟他聊天總會給我不少啓發,讓我有機會從局內人的角度看待大陸社會。
到了學期末,他跟室友吃散夥飯,邀我一起吃飯喝酒,席間我們都喝了不少啤酒,我喝得醉醺醺地回到宿舍,他對我說:「我現在是能力有限的窮學生,只能請你在學校旁邊的小館子吃飯,等到十年後,再請你到大飯店吃飯吧!」這段話令我感動,如同《論語》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畢業後,平哥成爲高校的政治課老師,教授中國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