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調查海底垃圾「淡水河口外海」超髒 平均重量高達全球90倍

臺灣調查海底垃圾淡水河口外海」超髒。(圖/澄洋環境顧問提供,下同)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澄洋環境顧問今(20日)公佈臺灣首度海底垃圾調查結果,發現部分樣點垃圾量比生物還多,最髒樣站位於淡水河口外海,垃圾密度每平方公里268萬件,重量6292公斤,高達全球平均重量近90倍。

澄洋說明,去年開始與國內海洋生態學者合作,每季於臺灣西海岸採樣監測, 一年來共採集215次,總共蒐集近6000件海底垃圾,其中有83.3%的採樣有收集到海底垃圾。 澄洋執行長顏寧表示,臺灣西海岸平均海底垃圾密度爲每平方公里121,074 件、重量102公斤,以同樣單位面積的重量相比,比起日本東京灣66.6公斤、韓國31至73公斤、大陸沿海15.9公斤,臺灣西海岸密度明顯高於東亞鄰近國家,爲全球平均密度的近1.5倍。

▲澄洋和海洋生態學者合作,每季於臺灣西海岸採樣監測, 一年來共採集215次,蒐集近6000件海底垃圾。

澄洋指出,過去文獻研究發現,進入海洋的垃圾,有94%沉在海底,海底垃圾分佈狀況極不平均,依海域地點不同,分佈範圍差異甚大。全球平均密度爲每平方公里70公斤,主要集中在沿岸區域。本計劃主要合作學者、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中山大學榮譽教授方力行說,海底累積的垃圾對底棲生物具有潛在風險,西海岸爲臺灣重要的漁場,瞭解海底垃圾污染狀況刻不容緩。此次調查發現近六成垃圾爲纖維布料,推測來自漁網、扁紗編織袋(如米袋飼料袋、砂石袋);有三成爲膜狀塑膠,可能來自塑膠包裝。

方力行表示,多數漁網與布料纖維密度大於海水,而比海水輕的塑膠袋和塑膠膜,容易因長時間在海水中漂浮,造成細菌藻類等生物附着而抵銷浮力,沉入海底。根據海保署2019年統計海底垃圾清理量,西海岸清出的漁網量將近 60噸,爲海廢垃圾最主要項目

▲方力行表示,多數漁網與布料纖維密度大於海水,而比海水輕的塑膠袋和塑膠膜。

顏寧強調,海洋塑膠污染是世界各國強烈關注的環境議題,長期與大範圍的監測資料釐清海廢來源與時空變化,臺灣所在之東亞海域更是全球關注的污染熱點,我國應及早啓動相關監測,找出垃圾熱點與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