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民團體清邁藝術週演出 呈現傳統現代碰撞

清邁設計周本週熱鬧登場,臺灣原住民表演團體鳩浙恩澇工作室受邀在藝術週期間演出。表演呈現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與對話,以及部落年輕人回鄉的故事,引起許多觀衆的共鳴。

泰國藝文界年度盛事清邁設計周(Chiangmai DesignWeek)12月7日到15日在清邁老城區內外熱鬧登場,今年邁入第10屆的清邁設計周主題爲「從地方出發:透過創意、科技和永續性把在地轉型爲國際」(SCALING LOCAL–Transforming Local to Globalthrough Creativity, Technology, and Sustainability)。

清邁設計周由泰國創意經濟局(Creative EconomyAgency)主辦,是在地藝術家、設計師和創意工作者展現作品的重要平臺,主辦單位今年邀請了來自臺灣的鳩浙恩澇工作室10日和11日在老城區內的蘭納民俗博物館(Lanna Folklife Museum)外連續2晚演出qipu:The Way Back,講述的是原住民部落年輕人找路回鄉的故事。

故事由一位穿着排灣族傳統服飾的女性和4位穿着西裝的男性共同演出,女性表演者吟唱傳統古調,4位男性則搭配輕快的旋律跳着現代舞的舞步,5名舞者的互動,象徵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與對話。

鳩浙恩澇工作室負責人得陸.鳩浙恩澇(TerudjTjucenglav)是來自屏東排灣族部落的表演藝術者,他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解釋,表演中穿着族服的女性代表穩定作品的角色,就像部落的老人家,一直守護在那個地方。

他說,4名男性表演者的表演方式俏皮和詼諧,比較像是外在的誘惑在挑戰着傳統,表演的最後則是排灣族的四步舞,代表青年們用浪漫的方式回家。

在10日的表演結束,因應表演場地是開放空間,表演者邀請現場觀衆圍成一大圈,跳着排灣族的四步舞,11日的表演結束則是邀請觀衆以兩兩成雙的方式用四步舞跳着華爾滋。

整場表演沒有對話,只有女性表演者吟唱古調以及表演者們的肢體互動,得陸.鳩浙恩澇表示,他不擔心語言隔閡,演出也沒有絕對的答案,他們希望用新的表演形式讓觀衆省思,用自己的見解看待作品,以及看看錶演可以給自己帶來什麼東西。

得陸.鳩浙恩澇說,他們的表演呼應了今年清邁藝術周的主題,越在地的越國際,這是他們在屏東一直想要走的一條路,也就是讓青年帶着自己所學專業回到部落,讓部落發展起來。

他說,他們的表演象徵着傳統和現代的矛盾和互相碰撞,經過和在地團體與觀衆的交流,他發現許多人想用新的語言和其他人對話,也想守護傳統,這是世界共通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