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皮影:一場歷史堅守中的藝術輪迴
人民網騰衝12月11日電(蘇纓翔 周雨)雲南省騰衝市自古以來就是戍邊重鎮,來自江南、湖廣、四川等地戍邊的移民將不同的文化風俗帶到了這裡,形成了騰衝獨有的文化融合。而皮影作爲民間文化融合的縮影,在地肥水美的“極邊第一城”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堅守中發展:皮影融四方
皮影戲起源於漢朝時的陝西,興於唐朝的山西、河南一帶,盛於清朝的河北。騰衝的皮影戲是清朝道光年間從廣東、湖南一帶流傳過來的,在電視尚未普及的年代,它就是村民們的"手工電影"。
騰衝皮影除了有中原皮影的影子,同時融入了地方的文化和藝術,再結合東南亞及南亞的文化,使這門藝術成爲極邊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作爲騰衝至今唯一保持不間斷演出活動的民間皮影戲團,劉家寨皮影演出團隊是騰衝固東鎮皮影的代表。
劉永周是劉家寨皮影第四代傳承人,很多人看着他的皮影戲長大。一雙手在幕布後翻滾上下,演繹世間百態,悲歡離合,帝王官宦,西遊妖魔,劉永周以“堪稱一絕”的皮影表演,成爲騰衝皮影當之無愧的領頭人。
除了精湛的表演技藝外,劉永周設計製作的皮影“靠子”,構圖更完整,鏤空更考究,線條更細膩,曾被列爲全國皮影精品,吸引了來自海內外多國皮影愛好者的收藏和購買。
精美的皮影“靠子”(孟賓攝)
和中國其它地方的皮影戲一樣,騰衝皮影戲幾乎集中了剪紙、窗花、門畫、工藝美術、雕刻等所有的中國造型藝術,和地方戲、相聲、口技等傳統表演藝術。劉家寨皮影第六代傳承人劉朝侃表示,“一臺完整的皮影演出,需要音樂、美術、歷史的互相融合,缺一不可。”
在繪製皮影的工作人員(蘇纓翔攝)
繼承中創新:藝術是一種輪迴
從最初任蠟燭薰燎的黑白皮影,到如今五彩斑斕的新式皮影,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皮影文化的內涵。劉家寨皮影始終保持着質樸的藝術風格,成爲了中原文化與滇西文化碰撞交流的縮影。
而在這個縮影的背後,90後劉家寨皮影戲第六代傳人劉朝侃,正努力通過新思想、新元素來傳承文化,讓騰衝皮影戲熠熠生輝。
劉家寨三代皮影藝術家表演皮影(孟賓攝)
大學畢業後,爲了讓即將乾巴巴的“皮”重煥光彩,也爲了“世代的情懷”,劉朝侃決心振興日漸式微的劉家寨皮影。
一開始劉朝侃的“皮影企業夢”並不被父輩支持,“後來我把自己的想法好好跟他們溝通了一次,終於得到了家裡人的支持。”摸着石頭過河,在困難中一次次尋找希望,2016年4月,劉朝侃成立了皮影公司。
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和創新,以劉朝侃爲首的年輕皮影團隊也做出了一些成績,其中不乏有很多來自美術、音樂專業的大學生樂意加入皮影大家庭。劉朝侃堅持了下來,也迎來了一批年輕人的追隨。以前的“土電影”也漸漸吸引了更多年輕觀衆的目光。
“其實藝術是一種輪迴。” 劉朝侃說。
在提到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劉朝侃認爲,要創新傳統文化,必須先尊重它,“既要保留傳統的根,更要尋求創新發展的思路,這是非常重要的。”
劉朝侃接受人民網採訪(周雨攝)
除了劇目創新,劉朝侃還在皮影館設立了體驗區,遊客可以體驗皮靠子雕刻和上色。依託觀賞皮影、體驗過程、購買產品,皮影館的經營做得有聲有色,成了不少遊客來騰衝的“打卡”之處。
“三尺白布作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皮影文化的傳承,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皮影藝人的勞動與心血。這一份份堅守和創新,正在書寫着“極邊第一城”的文化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