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航運保險全球服務水平
伴隨我國貿易大國地位日益鞏固、貿易強國建設紮實推進,航運保險高質量發展步伐也明顯加快。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佈的數據,我國班輪運輸連通性指數(LSCI)穩居世界第一,在世界航運網絡中的領先地位已經牢固確立。與此同時,我國航運保險業務(國際市場一般稱之爲海上保險)特別是貨運險取得了長足進展,上海也已成爲亞太地區航運保險中心之一。不過,目前我國航運保險佔全球市場份額只有13%,與海洋大國地位還不夠匹配。歐洲市場仍占主導地位,其保費收入佔全球的48.5%,在專業性更強的海洋船殼險等領域的市場份額超過50%。
總體來看,我國在世界航運保險領域的全球影響力相對有限,與行業發展歷史不長、經驗欠缺有關,也與航運保險的特性密不可分。航運保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險種,與國際貿易和航運業的發展相伴相生,天然要求高度國際化的經營:一方面,航運保險的單一標的價值大,經營過程中信息不對稱問題比較突出,且面臨極端天氣、國際衝突等重大風險威脅,往往需要通過國際再保險市場來提升承保能力、降低單一承保人面臨的風險,進而增加經營的穩健性。另一方面,保險標的活動軌跡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路途遙遠且面臨的風險複雜多樣,出險理賠地理位置分佈廣泛且不確定,需要承保人在全世界範圍擁有廣泛的信息收集、覈保檢驗及定損理賠等服務網絡,且多需要按照國際商業規則和慣例釐清責任歸屬、裁定保險糾紛、進行保險理算等,所以高度依賴國際化的基礎設施。以倫敦勞合社保險市場爲代表的成熟市場歷史悠久、發展完善,再保險資源和國際金融資源豐富,擁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相關國際組織和仲裁機構,滋養了多元服務商集羣,具有促進航運保險發展的成熟生態環境,這也奠定了其成爲全球航運保險重心的根基。
可以說,航運保險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保險業自身苦練內功,持續提升定價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和全球服務能力,也需要高度關注航運保險發展生態環境的完善與優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提高航運保險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務水平”,對發展航運保險提出了很高要求。2024年10月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和上海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發佈《關於推動上海航運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在上海加快建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航運保險中心,這也是着眼於上海承擔着建設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使命,更有條件形成航運保險全鏈路要素集聚、促進創新發展的生態環境。
着眼於傳統市場的比較優勢,我國打造新興的國際航運保險中心,需要着重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主動融入。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規制、管理、標準,通過積極擴大制度型開放吸引優質國際航運保險資源要素集聚,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形成開放創新生態。
二是增量突破。要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積極推進海事仲裁製度規則創新,參與國際規則制定,不僅要藉助市場“體量”提高國際話語“音量”,還要在航運保險規則制定中發揮關鍵性作用,特別是要在航運業“增量”領域如智能化船舶、多式聯運、跨境電商等面臨的新型風險管理中,探索率先建立行業標準和規範,持續提高話語的“質量”、贏得世界聲譽,進而促進航運保險資源進一步集聚。
三是數智賦能。要主動把握航運貿易數字化新趨勢,統籌推進航運貿易數智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泛在應用,爲航運保險產品開發與定價、風險評估與減量、損失確定與理算等活動提供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決策支持,提高航運產業鏈的運行效率,以領先的數智基礎設施賦能航運保險中心建設。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鎖凌燕 作者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