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龍神旁對聯起名 美濃小蘿蔔變「白玉」註冊商標
高雄美濃白玉蘿蔔季邁入第19年,2006年農會爲推廣在地小蘿蔔舉辦活動邀民衆鮮採,並以三合院土地龍神旁對聯「土中生白玉」的「白玉」起名註冊商標,是當地秋冬作物火車頭。
爲宣傳美濃在地農產品,美濃區農會今天在客家文物館前廣場舉辦「2024美濃白玉蘿蔔還有好豆季」,也象徵美濃秋冬作物火車頭-白玉蘿蔔正式開拔,此外橙蜜香番茄、美濃雜糧豆(黃、黑、紅豆)、美濃蔬菜豆(毛豆、敏豆、翼豆)等也將陸續上市。
農會總幹事鍾清輝說,位於南臺灣的高雄美濃雖然是一個小鎮,但在地人有90%使用客家語言,曾獲「天下雜誌」票選臺灣319鄉鎮「微笑之鄉」美譽,更以「晴耕雨讀」精神成爲臺灣博士密度最高的「博士之鄉」。
美濃以前秋冬時期農田裡種植菸草,在農地或水圳旁邊的畸零地種植來自日本「朝陽品種」小蘿蔔,不浪費土地使用,整根蘿蔔從生鮮、醃製無不蘊含着客家婦女料理的智慧,更象徵美濃客家勤儉樸實風貌。
依美濃區農會資訊顯示,美濃人共同童年記憶都有小蘿蔔,自2006年來美濃農會辦理第一場拔蘿蔔活動開始,每年不間斷、持續辦理這項拉近城市與土地關係、收穫土地情感的「傳統」,今年迎來第19週年。
當地農民回憶,當時想爲小蘿蔔取名,幾經尋覓討論,靠着傳統客家信仰土地伯公點醒,客家人在三合院正廳會供奉土地龍神,表達對土地敬重,兩旁有一副對聯寫着「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所以取名「白玉」二字,也是「白玉蘿蔔」由來。
由於小蘿蔔甘甜多汁,皮薄鮮嫩、質感細緻,一般只要離土2天左右,會因體內水份蒸發變軟,很難長途運送。農會想到「既然不適合長途運送,那就把遊客帶進農村自己拔蘿蔔」,拔蘿蔔體驗帶領消費者實地瞭解農作物生產過程,親近土地把新鮮現採蘿蔔帶回家,紓解白玉蘿蔔保存不易及農家採收人力不足壓力。
此外,一整條白玉蘿蔔去頭去尾,然後一層蘿蔔一層鹽陸續鋪進大桶,上方用重物施壓讓蘿蔔出水,泡在水裡直到整條柔軟透明,最後再拿出來日曬,從浸泡到曬乾最少也要1個月。老人家常說,陳年老菜脯就像「窮人的人蔘」,用陳年老菜脯搭配着土雞加香菇燉湯,冷冷冬天喝上一碗,既滿足口腹之慾更滋補暖身。
農友們說,美濃白玉蘿蔔的生長期只要45天,皮薄細嫩、食用時不用削皮,但得在少雨多露的秋冬種植,喝着美濃平原露水長大的白玉蘿蔔,產季只在每年11、12月,鮮食期非常短。今年因多臺風及降雨影響,種植面積減少、產季延後、產量少價格也較往年略高,農會體驗專用袋約可裝8到10斤,往年一袋150元、今年略調整1袋200元。「年冬有好有壞、蘿蔔有長有短」,讓民衆透過農事體驗促進親子關係、體驗農村生活、認識農業及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