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災害緊急食物蒐集清單:碳水化合物篇

對於大多數家庭,哪怕是農村家庭,即便有空間進行大量食物儲備也不建議進行食物囤積,因爲幾乎無法做到長期的妥善貯藏(如低溫、低溼、低氧)。目前出現的瘋搶米麪油以及蔬菜的狀況完全是不科學的錯誤舉動,單憑日常生活讓冰箱滿載即可滿足絕大部分不確定事件(如疫情居家隔離等)。

但真若發生大規模突發災難(瘟疫/自然災害/戰爭),我們是需要明白如何選擇性地去搜集食物以及確定優先選擇對象。首要選擇:人類主要能量來源——碳水化合物。 人類從碳水化合物中獲取的能量佔據全部能量供應的約50%,它對我們身體機能的基本運轉起到維持作用。一般來說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在3-5g/kg體重,那麼正常成年人每日需要攝取200g以上。因此對於碳水化合物的儲備應占據食物儲備的主要部分,更應該優先蒐集。 各類常見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由表中可以看到,稻米中的含量並不是最高的。粉絲、糖的含量是更高的,同時雜糧中到含量也不低。

精米精面和粉絲等遠沒有籽粒完整的粗糧易於保存,而“糖類”更是理論上無保質期。因此在緊急時刻粗糧是第一選擇,不僅可以充分補充碳水化合物,粗糧中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更是可以使營養得到相對的平衡。且別人都在第一時間搶大米白麪的時候,粗糧的貨架的人肯定少於傳統主糧專區(試想一個頓頓大米飯配饅頭吃,一個每餐換樣喝八寶粥,哪個更好?)。

同時,各類休閒零食、巧克力、休閒糖果、蜂蜜甚至白糖這些在日常是爲“垃圾食品”的東西,在緊急時刻也都是十分“營養的”碳水化合物來源!且非常易保存。同時,以碳酸飲料爲主的含糖飲料以及酒精飲料更是可以在補充碳水化合物的同時補充大量水分,可謂是“末日必備”。且真若發生食物匱乏,這些加工食品,特別是酒精製品,很可能會成爲當下的“硬通貨”。

總之,我們要知道真正需要的物資是什麼,而不是隻想着一頭扎進“糧油”貨櫃搶大米。而注重食品的保存問題同時考慮到種類的搭配才能做的“科學儲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