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翔文/異國日記:透過書寫溝通的女性
新垣結衣(右)與早瀨憩在「異國日記」展開同居生活。圖/天馬行空提供
很難想像,這樣嚴肅的心理議題電影,竟是改編自一本漫畫。日片「異國日記」細膩處理起兩個不同年紀、各有創傷的女性,同處一個屋檐下重新適應共居生活的故事,透過日常的細節、往事的追憶,其實它本質上還是一個需要慢慢滲入、用心體會的女性電影,仍有着日本一派「療愈系」路線的傳統。
準備上高中的少女,突如其來面臨雙親車禍死亡,陰錯陽差之下,被她那個性孤僻的作家阿姨收養。殊不知阿姨與少女的母親過去有着嚴重的衝突與心結,這段往事隔着彼此,也考驗這兩個不同年齡、有着不同煩惱的女性情誼。其實乍看之下,實在很難不想起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但是枝裕和用美食與幽默處理着家族複雜的女性史,而女導演瀨田夏希則顯然只想單純着墨於這兩個女性的幽微內在。
在少女搬入阿姨的公寓之後,一切都改變了,原本覺得自己只適合獨處的人,終於敞開心房,甚至重新面對分手的舊男友;而少女在面對死亡之後的無助,則逼她提早迎來成長的苦澀,包括如何勇敢追求夢想,以及難解的青春友誼與愛情。若再加上同時影響着兩個女人的關鍵逝者,及那個看似旁觀的外婆,其實這是四個女人千絲萬縷的內心糾葛。
有趣的是,「寫作」成了解開一切的奇妙母題。作家漸漸發現自己其實好像藉此抒解抑鬱,少女也開始獨特的塗鴉書寫,而那個逝者竟也留下一本寫滿心跡的日記。連學校裡生活也只處理女孩之間,她們也會透過寫歌、作詞,親近彼此。層層疊疊,好像這些女性寧可透過書寫輾轉了解對方,勝過正面直球對決;而觀衆們也透過這些過程,方能更深刻體會這一頁頁難以言喻的心路歷程。
就像片中少數客串的男性角色雖然也刻意找來知名男星如瀨戶康史、染谷將太演出,但相對而言他們都是直接了當、甚至意外揭開秘密的那個外來者,不同於女性們自己建立的網絡。身爲一個男性觀衆,覺得看着角色她們的笑淚交織,好像是個很有趣的觀察過程。而在新垣結衣領軍下的一票各世代女演員們,也有着調性一致、溫柔細膩的演出,讓「異國日記」娓娓道來屬於女性獨特的溝通方式,彷彿成了這部電影最重要的隱形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