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獨資醫院要紮根中國了?業內:仍有難題要克服
中國商報(記者 馬嘉)9月8日,《關於在醫療領域開展擴大開放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發佈。通知指出,擬允許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州、福州、廣州、深圳和海南全島設立外商獨資醫院(中醫類除外,不含併購公立醫院)。
值得關注的是,外商獨資醫院進入中國的“風聲”已存在多年。業內人士認爲,外商獨資醫院要紮根中國,仍有很多問題待解決。
“洋醫院”要紮根 費用高仍是問題
通知提出,設立外商獨資醫院的具體條件、要求和程序等將另行通知。各試點地區的商務、衛生健康、人類遺傳資源、藥品監督管理主管部門要主動對接有意願的外商投資企業並加強服務。
資料顯示,外商獨資醫院是指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獨立投資的醫院。這類醫院由外方獨立經營,自負盈虧。
目前,相比國內公立醫院,國內市場規模較大的外資控股醫院就診費用更貴。例如,消費者提供的國內規模較大的全外資一體化醫療綜合體系嘉會醫療的門診掛號費爲500元至1000元,且消費者也不能享受國家提供的醫保報銷。
中國商報記者致電上海嘉會醫療總部諮詢,接線人員表示,消費者來醫院就診可隨時預約,醫院提供高端醫療服務,門診目前接診量不高。
一位來自私立醫院的門診醫生向記者透露:“由於醫保限制,更多的人會選擇去公立醫院看病。私立醫院的費用對普通人來說,還是太高了。費用高、來看病的人少也是限制私立醫院在國內擴大規模的很重要因素。”
早在2014年,我國就允許境外投資者通過新設或併購在北京等7省(市)設立外資獨資醫院。不少專家認爲,這些醫院的服務對象不會是普通百姓。
有業內人士表示,允許設立外商獨資醫院的地方多是沿海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這些醫院首先服務於在華的外國人及其家屬。其次,沿海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的就診人羣經濟條件較其他地區好一些,支付能力也更強一些,選擇這些醫院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研究報告認爲,與國內大型公立醫院相比,外資醫院市場份額較小。外資醫院需要面對國內大型公立醫院的競爭和挑戰,這些公立醫院在醫療技術、服務質量和醫療資源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由於外資醫院的收費標準較高,可能不太適合普通收入水平的消費者,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資醫院的市場拓展。
醫療領域擴大開放 資本市場“聞風而動”
除了允許外資醫院在華設立外,此次通知的發佈也令幹細胞、基因診斷等醫療產業在資本市場備受關注。
通知指出,在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允許外商投資企業從事人體幹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技術應用,以用於產品註冊上市和生產。所有經過註冊上市和批准生產的產品,可在全國範圍使用。
通知進一步提出,擬進行試點的外商投資企業應遵守我國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等規定,符合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藥品臨牀試驗(含國際多中心臨牀試驗)、藥品註冊上市、藥品生產、倫理審查等規定要求,並履行相關管理程序。
截至9月9日13點30分,在資本市場上,幹細胞板塊上漲近4%,基因測序板塊上漲超1%。陽普醫療、長藥控股、國際醫學等多隻股票漲停。金融工具萬得數據顯示,在資本市場上,基因檢測板塊獲主力資金加倉超10億元,醫藥生物行業板塊獲主力資金加倉近40億元。
華大集團董事、副總裁李斌認爲,基因技術的應用在全球範圍內尤其是大量發展中國家還只是剛剛開始。伴隨基因測序成本的進一步指數級下降,這一領域必將成爲科技自立自強、科技強國的戰略突破口,成爲新質生產力、發展新動能的大風口。
政策當前 醫院、企業躍躍欲試
記者瞭解到,嘉會醫療正在建設北京嘉會國際化醫院。根據公開信息,該項目總投資估算約爲64.3億元,所需資金全部由北京嘉會國際醫院有限公司籌措解決。
記者向嘉會醫療致電諮詢,對方表示,其在北京的建設項目仍在進行中。醫院建成後,希望能爲更多人提供國際化醫療服務。
日前發佈的《北京市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促進外商投資實施方案》也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外籍及中國港澳臺醫生在京開設診所,支持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開展幹細胞等臨牀試驗,支持幹細胞與基因研發國際合作。按照國家相關部署,北京將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選擇若干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應用等領域進行擴大開放試點探索。
數據顯示,目前,已有20多種幹細胞產品在全球獲批上市,獲批產品主要由造血幹細胞或間充質幹細胞組成。這些藥品可用於治療地中海貧血症、組織修復和免疫調節等適應證。我國目前尚無一款幹細胞產品上市。
幹細胞、基因測序領域,產業參與者也在努力尋找新機遇。資料顯示,冠昊生物、中源協和、江蘇育瑞康、北京漢氏聯合生物等企業正在圍繞幹細胞領域投入研發。記者致電冠昊生物證券部,對方表示,公司已關注到相關政策,多個細胞治療項目均在進行中。
國聯證券認爲,細胞療法爲自身免疫疾病帶來長期緩解。自身免疫疾病中的新靶點、新結構類型藥物的更新迭代,可以帶來新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