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出逃 連六月減持中國債券

境外機構一年來增持人民幣債券情況

外資持續減持中國債券。國際金融協會(IIF)4日發表報告預計,外國投資者7月繼續減持中國債券,減持規模約30億美元(約人民幣202億元),且四個月來首次拋售股票,共賣出35億美元。

IIF報告顯示,7月中國債券外流約30億美元,其他新興市場債券則流出60億美元。如中國大陸官方數據證實,將是外資連續第六個月從規模達20兆美元的大陸債券市場出逃,但流出規模已較上月的人民幣(下同)950億元縮減。

IIF還表示,7月從大陸股市撤離的外資達35億美元,爲四個月來首見淨流出。同一時期,其他新興市場則流入25億美元。

IIF表示,受全球經濟衰退風險,通膨高漲,以及強勢美元影響,新興市場連續第五個月出現資金外流,創下2005年以來持續最久的一輪資金流出紀錄。IIF認爲,在未來幾個月,有幾個因素將影響資金流動,其中通膨何時觸頂和大陸經濟前景將成爲焦點。

中債登目前尚未公佈7月數據。6月數據顯示,境外機構投資者再減持中國銀行間債券950億元,爲連續第五個月遭到減持。其中,中國國債在上月遭減持559億元,比5月減持142億元規模擴大近3倍,更創2014年有紀錄以來最大單月規模。

新華財經援引分析人士指出,隨着大陸經濟基本面的觸底回升,眼下中美經濟週期的相對強弱正在發生變化,中美利差回升,外資買債邊際改善。7月以來,境外機構交易行爲出現明顯轉向。7月境外機構淨買入國債295億元,淨賣出政金債172億元,合計淨買入122億元,結束了此前連續五個月的淨賣出。

該人士還表示,無論從倉位還是久期來看,境外機構的減持壓力在上半年都已經得到了比較充分的釋放,未來有望延續7月這種拋壓減弱的狀態。

東方金誠也認爲,整體上看,雖然境外機構減持利率債的趨勢仍在,但部分機構或因策略多樣化、流動性需求增加等因素開始增持部分信用債品種和同業存單。隨着中美利差倒掛幅度不斷收窄以及中國經濟企穩,下半年境外機構減持幅度有望逐步縮小。

澳新銀行資深中國策略師邢兆鵬日前預測,今年下半年境外機構仍會追隨全球債券拋售潮而減持中國國債,此趨勢將持續至美元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