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啓動臺商第四波西進投資潮

旺報

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中共對臺工作會議提到,今年對臺工作重點,除堅決反對臺獨與外部勢力干涉外,更要展開支持臺商、臺企及臺胞在陸發展的「四要」工作。汪洋的宣示代表大陸對臺政策一貫性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卸任前夕的一連串發言,已徹底挑戰中共的底線,大陸必須展現捍衛一箇中國的決心,以避免情勢失控

不過,中美之間、兩岸之間政治分歧由來已久,非短期所能解決,我們更關心兩岸民間交流問題,尤其經濟連結不能因政治分歧而倒退,大陸支持臺商及臺胞在大陸的發展是正確的。民進黨上臺兩岸關係漸行漸遠,但大陸仍然推出一連串支持臺商的政策。例如,2018年2月提出《惠臺31條措施》,大幅放寬在陸臺商及臺胞各種投資經營與工作的限制,同時提供準國民待遇

2019年11月延續《惠臺31條》精神,續推《惠臺26條》,允許臺商可參與重大技術裝備、5G產業循環經濟等投資建設,並享有融資、進出口便利及標準制訂等與陸企同等待遇的政策。去年疫情爆發後,爲協助臺商復工復產、降低疫情對臺商的衝擊,更進一步在租稅、社保費用及融資貸款方面,對臺商提供《11條優惠措施》,去年臺商對大陸投資金額逆轉過去4年降低的趨勢而大幅增加,應與此有關

大陸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臺商對大陸改革開放貢獻極大,自1988年大陸公佈《關於鼓勵臺灣投資的規定》,爲臺商赴大陸投資提供法律保障與政策條件後,臺商前後出現三波投資潮,投資總金額達1222.85億美元,佔大陸外資14.34%,僅次於港商。大陸前百大出口企業,臺商佔了1/3,規模佔比則接近5成,可見臺商對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而北京支持臺商,並非單純的統戰目的,背後更有經濟的動機。尤其在大陸經濟面臨重要轉折的當下,臺商對先進技術的掌握能力、快速的市場應變能力與靈活性,將是未來大陸轉型升級所不可或缺。

不容否認,面對疫情復燃與美國的制裁壓力,即使2020年大陸經濟繳出一張GDP破百兆人民幣、成長率2.3%的大好成績,但實際上北京仍不能掉以輕心。這些威脅短期內都不會消失,無形中將壓抑經濟復甦力道。正因如此,汪洋的談話中多次提到,大陸支持臺商臺企發展方向,將集中圍繞在經濟轉型升級方面。譬如,支持臺商抓緊新發展格局機遇、積極參與十四五規畫實施、融入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都與大陸經濟結構調整有關,目的就是希望在支持臺商過程中,能夠發揮臺商力量,成功度過這段經濟轉型艱困期。

從《惠臺31條措施》到最近的汪洋談話,可以發現,大陸提供臺商優惠措施基本上都一視同仁,並未因臺商規模或所屬產業不同而有差別待遇。站在公平的角度,或許是對的,但從經濟戰略的面向來看,這恐怕難以有效協助臺商發展與大陸經濟轉型。也就是說,面對當前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北京得針對不同型態的臺商,如大型或中小型、出口或內需傳產高科技類別,提出更具體、更具差異化的措施,方能借力使力,協助臺商發展並進一步發揮臺商的真正力量。

例如,對有意出口轉內銷的中小型臺商而言,大陸可以提供更多貸款與信用保證的資金協助,讓其可以參與整個內循環經濟的生產、消費、流通與分配等各個流程,進而帶動新的市場需求。而對重心仍然放在出口、產能可能部分外移的大型臺商來說,則是要提供更多與進出口環節有關的租稅、融資與補貼優惠,才能避免臺商加速產能或產線外移。

大陸需以新行動支持臺商

再以高科技產業爲例,臺商在半導體制造、資通訊產品及物聯網等領域仍有特定優勢,大陸若能在相關產業的准入方面,放寬規定與條件,允許臺商共同參與,同時加碼保障臺商的智慧財產權與創新成果,勢必能充分發揮這類高科技臺商的經驗與優勢,協助大陸及早達成科技自立自強的遠景目標。

大陸需要臺商投資,臺商需要大陸市場,兩者之間,是魚幫水,水幫魚。這也意味大陸支持臺商的方針是正確的,只是細節部分需要更細膩的規畫。臺商投資大陸的主導權在大陸,大陸需要新思維、新行動,才能帶動臺商第四波西進投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