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城市”消失?或將浮現旅遊市場“新風向”

“都挺熱、無爆款”,大概可以描述今年國慶以來旅遊市場的冷暖。綜合多方統計數據,一些曾經火爆的網紅城市熱度下降,網紅城市一夜爆火的概率也在降低。雖然山西隰縣、雲南哀牢山等地也頻上熱搜,但似乎沒人用“網紅”來描述它們。

網紅經濟的本質是流量經濟,而流量本身是有波峰波谷的。過去幾年,隨着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的普及,網紅城市成爲旅遊市場週期性的熱門話題。每隔一陣子,都有網紅城市橫空出世,然後在社交媒體形成現象級傳播,吸引遊客蜂擁而至。某種程度上,隨着網紅城市的數量越來越多,無論是“網紅城市”這個詞,還是“網紅城市”本身,都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審美疲勞,網紅城市的存在感也開始逐漸減弱。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前網紅城市“層出不窮”的背後,也凸顯了當前國內很多城市的焦慮情緒。一方面,面對龐大的旅遊市場,城市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每個城市都希望能夠抓住機會,通過打造獨特的品牌形象吸引遊客。這種壓力促使一些城市採取各種手段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其中包括打造網紅熱點。另一方面,這種焦慮也導致了一些城市在沒有充分考慮自身特點和長遠發展目標的情況下,盲目跟隨潮流,試圖通過模仿其他成功的案例來實現“超車”。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意識到,網紅城市的生命週期一般都很短,退潮方知誰在“裸泳”。從這個角度而言,網紅城市的“消失”,也表明一些城市從追求表面繁榮的“野蠻追逐”轉向更加註重內在質量和長遠規劃的“理性反思”,這無疑是一樁好事。

網紅城市的變遷歷程,背後也蘊藏着消費觀念的變遷。隨着旅遊市場的成熟,消費者的偏好也在發生變化。人們開始更注重旅行的質量而非數量,追求更加個性化、獨特性的體驗。一些能夠提供更深層次文化體驗的目的地,比如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古城或是自然風光秀麗的地方,成爲旅行者心目中的“寶藏小城”;一些非傳統的旅遊形式,如縣城遊、鄉村遊、文化遊和紅色旅遊等,開始受到關注。這樣的轉變,使得一些原本依賴於“打卡式”旅遊的網紅城市受到影響,“網紅”標籤的吸引力也日漸式微。這並非說明網紅城市失去了價值,而是遊客的選擇變得日趨多樣化和更加理性。

“網紅城市”價值猶在,但已悄然更換了賽道。淄博、哈爾濱等曾經因“網紅效應”迅速崛起的城市,儘管熱度有所減弱,沒有再次形成顯著的瞬時性的“潮流衝擊”,但在“網紅”名號倒逼下,仍然在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而努力。這也恰恰說明,真正能夠讓一個城市火熱出圈並長盛不衰的,恰恰是其無可替代的內蘊價值和個性魅力。但這種內蘊價值的發掘和呈現並非一朝一夕的過程,它需要城市管理者和相關部門在規劃、宣傳、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層面和細節中日拱一卒、鍥而不捨的夯基壘石。

“曇花一現”抓不住,“細水長流”纔是真。網紅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文旅市場正在展現“百花齊放”的蓬勃模樣,重要的是文旅樣態正朝着更加成熟和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消費者的需求也在向更高層次演進。在這條充滿變化的道路上,更多城市已經嗅到超越“網紅模式”的核心密碼。當然,這也是“網紅城市”帶給我們的寶貴啓示。(陳立民)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爲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爲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