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黃芪赤風湯,氣虛血瘀皆可以用!

《醫林改錯·下卷·痹症有瘀血說》。

【組成配方】黃芪二兩,生(60g)赤芍一錢(3g)防風一錢(3g)。

【用法】小兒減半,水煎服。

【作用與功效】補氣活血,通絡開竅。

【主治適應症】癱腿。

【方解】

君:黃芪——大補元氣,充養腦絡。

臣:赤芍——活血散瘀,通經活絡。

佐使:防風——輕揚升散,載諸藥上達腦竅,充養腦府。

【方論】

重用黃芪益氣健腦,赤芍活血通脈,防風祛風爲治療癲癇症開拓了益氣活血新療法。(《醫林改錯評註》)。

【臨牀應用與醫案】

一、痹症(類風溼關節炎)。

用黃芪赤風湯加減(黃芪20g,防風10g,防己10g,木瓜15g,白朮15g,生薏苡仁30g,炙甘草15g,赤芍15g,桂枝15g,桑枝30g),風寒溼瘀型加制川烏10g,制草烏10g;風熱溼瘀型加絡石藤30g,忍冬藤30g,清風藤30g。每日1劑。治療類風溼關節炎64例,治癒30例,好轉32例,總有效率96.7%。[李振國.黃芪赤風湯加減治療類風溼關節炎104例.吉林中醫藥.2006,26(10):33]。

二、水腫(慢性腎炎蛋白尿)。

以加味黃芪赤風湯(生黃芪20g、赤芍10g、防風10g、金櫻子20g、芡實20g、穿山龍20g、地龍10g、白花蛇舌草10g)加減,水腫明顯者加冬瓜皮、車前子、茯苓;伴有血尿者加小薊、仙鶴草、三七粉(沖服);腰痠困者加杜仲、川懷牛膝;頭脹頭暈、血壓高者加生牡蠣、天麻、杭菊花,或者配合西藥硝苯地平緩釋片或尼羣地平片口服。每日1劑,30天爲1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50例,完全緩解12例,基本緩解15例,好轉17例,總有效率88%。[張昱.加味黃芪赤風湯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50例臨牀觀察.中國醫藥導報.2007,4(36):137]。

典型病例:患者,女,42歲,幹部。3年前因眼瞼浮腫被診斷爲腎炎,曾經多家醫院中西藥治療,效果不顯著。就診時,症見眼瞼及下肢輕度浮腫,頭暈頭脹,納差,神疲乏力,腰困膝軟,小便泡沫較多,舌胖色暗,邊有齒痕, 苔薄白, 脈沉弦。測血壓150/95mmHg。尿常規檢查:尿蛋白(++) ,紅細胞(+)。證屬脾腎氣虛。治宜益氣健脾,益腎活血,祛風利水,方用加

味黃芪赤風湯:生黃芪20g、赤芍10g、防風10g、金櫻子20g、芡實20g、穿山甲20g、地龍10g、白花蛇舌草10g、冬瓜皮15g、茯苓12g、仙鶴草20g,三七粉3g(沖服)、杜仲12g、川牛膝10g、懷牛膝10g、天麻10g。服7劑後症狀減輕,尿常規檢查尿蛋白(+),紅細胞(+)。服24劑後,症狀俱消,尿常規連續檢查正常,後鞏固治療兩週。隨訪半年未復發。

三、癡呆(血管性癡呆)。

楊某,女,69歲,2005年11月4日初診。患者有冠心病、房顫史30餘年,反覆腦梗死3次,遺有右側肢體活動不利,肌力3級,伴動作遲緩,反應遲鈍。頭顱CT檢查示:左側額、頂葉腦梗死,右側基底節多發腔隙性腦梗死,老年腦改變。近來出現語言障礙,認知力明顯下降,不能識數,定向力差,時微笑,嗜睡,入夜則安,飲食不能自理,二便正常,舌紅、苔白膩,脈細。證屬氣虛血瘀,治以益氣活血,清心開竅。處方:黃芪、赤芍、白芍、川芎各15g,羌活、附子、薄荷、獨活各6g,防風、鬱金、黨蔘、遠志各10g,石菖蒲、茯苓各30g,黃連3g,桂枝2g,黃柏、甘草各5g。服2周,已能言語,認知力明顯好轉,嗜睡也較前好轉,微笑仍時作,不能自行吃飯,右側肢體活動搖晃,原方去川芎、羌活、獨活、鬱金,加水蛭3g,丹蔘15g,制膽南星6g,以化痰祛瘀。加減治療1個月,症狀第次減輕。[劉瑁,顏乾麟.顏乾麟教授應用黃芪赤風湯治驗舉隅.新中醫.2006,38(9):64-66]。

七、頸椎病

以黃芪赤風湯加味(生黃芪15~30g,赤芍、防風各6g,丹蔘、當歸、薑黃各9g,三七粉5g),頭痛如針刺或鈍痛,放射至肩臂者加制乳香、制沒藥各6g、地龍9g、雞血藤15g;枕部痛明顯加葛根15~30g、木瓜、白芍各10g;胸悶、噁心加姜半夏、瓜蔞衣、薤白頭各9g;耳鳴、眩暈、嘔逆加天麻、炒吳茱萸各9g;下肢麻木,行走無力明顯加山萸肉15g、杜仲、獨活、淮牛膝各10g;疲憊乏力重用黃芪30g;督脈陽虛加鹿角膠15g、炒白芥子、巴戟天各10g、麻黃、海馬各6g。每週3~5劑,10天爲一療程。配合外治中藥熱熨(葉本、川草烏、公丁香、艾葉、透骨草、細辛、山奈等具有芳香滲透性強的藥物,炒香粉碎,均勻混合裝入布袋內,每袋200g)風府、啞門、大椎穴,外加神燈反覆照射,輔助俯仰拔頸手法治療頸椎病66例,顯效26例,有效33例,總有效率89.4%。[曹克剛,郭志豔.中藥內服外治加拔伸綜合治療頸椎病66例.醫學信息.2011,24(1):446]。

八、癲癇

黃芪赤風湯(生黃芪60g,赤芍15g,防風15g,地龍10g,雞血藤30g,黨蔘30g,鬱金9g,川芎15g)每日1劑,配合活絡膠囊(殭蠶、全蠍、蜈蚣按2:1:1生用研末裝膠囊,每粒0.4g)3~5粒/次,每日2次,及西藥卡馬西平0.1g,每日3次。治療癲癇60例,痊癒14例,顯效25例,好轉11例,總有效率83.33%。[劉紅霞,殷春萍.黃芪赤風湯合活絡膠囊配合卡馬西平治療腦卒中後遲發性癲癇60例.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08,6(1):27-28]。

典型病例:楊某,男,29歲。村民。門診號:18420。1991年8月21日初診。間歇性出現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四肢抽搐,口吐涎沫4年餘。近日發作頻繁,每週4~5次,每次發作後約20分鐘,醒後如常人。曾在某學院附二院作CT掃描確診爲癲癇,多方求醫,衆醫多以滌痰開竅之湯藥而少效。詳詢其病史得知5年前不慎被磚頭擊傷頭部,曾有短暫昏迷。刻診:頭痛如針刺,痛處固定,面色晦滯,精神萎靡,表情呆滯,形體消瘦,健忘失眠,欲漱水而不欲咽。舌邊有瘀點,脈象沉澀。證屬瘀阻頭面,清竅失養,治宜活血化瘀、通關開竅、祛風止痙。方選王清任的黃芪赤風湯加味:黃芪30g,赤芍15g,當歸12g,川芎10g,桃仁10g,鬱金12g,石菖蒲12g,遠志10g,合歡皮15g,防風9g,殭蠶10g,全蠍10g。服藥5劑後,發作次數減少,每週1次,且持續時間短暫,效不更方,續進原方10劑後未再發作,諸症悉減,惟感腰痠肢軟,頭暈耳鳴,守方加山藥20g,熟地12g,補腎填精,調治3個月而愈。隨訪至今未再復發。[袁傳愛.黃芪赤風湯加味治癲癇一則.湖南中醫雜誌.1994,10(3):18]。

九、脂溢性脫髮

患者,女,21歲,2007年10月12日來診。患者因學習緊張初三時開始脫髮,壓力大時脫髮嚴重,現毛髮稀疏,頭皮無癢感,大便時乾燥,經前乳脹,月經週期正常,睡眠夜夢多,舌苔薄,舌尖紅,脈細澀。西醫診斷:脂溢性脫髮。證屬心脾肝腎不足,六鬱郁滯。治以黃芪赤風湯合越鞠丸加減。處方:蒼白朮各10g,香附10g,川芎10g,神曲12g,炒梔子10g,防風8g,生黃芪18g,赤芍10g,連翹12g,炒棗仁15g,茯苓12g,制首烏12g,女貞子10g,菟絲子10g,遠志6g,珍珠母15g。水煎服。服上方1個月後,經前無乳脹,睡眠稍安定,頭皮部分可見少許新生之毳毛。繼服藥2個月後,頭部毳毛已有新生,原有之毳毛已大部變棕黑色,較粗,夜寐安,無多夢。[李佳,韓仕鋒.薛伯壽運用黃芪赤風湯經驗舉隅.中華中醫藥雜誌.2009,24(6):749]原按:本例脫髮由素體心脾肝腎不足,學習壓力大,六鬱郁滯,氣鬱爲主。故用越鞠丸行氣解鬱,黃芪赤風湯補脾和血,炒棗仁、茯苓、遠志、珍珠母養心安神,制首烏、女貞子、菟絲子滋補肝腎,諸藥合用共奏解鬱安神,補氣和血,補腎生髮之功。

十、黃褐斑

患者,女,32歲,2007年10月26日來診。患者因工作勞累,生活不規律,自覺疲勞,面色黃,面部出現黃褐斑,以頰部、前額部較多,月經量少,行經3天,月經初來時色黑,舌質暗紅有齒痕,脈沉細關弦。西醫診斷:黃褐斑。證屬氣血不調,營衛不和。治以益氣和血,調和營衛。處方:生黃芪15g,赤芍10g,防風8g,白芷10g,桂枝10g,白芍10g,生薑3片,大棗30g,炙甘草10g,炒棗仁15g,茯苓12g,當歸12g,川芎8g,益母草10g,澤蘭10g。水煎服。服藥4周,患者疲勞感消失,面部黃褐斑變淺,月經將至,易發脾氣,大便每日2次,以逍遙散加減,調理善後。[李佳,韓仕鋒.薛伯壽運用黃芪赤風湯經驗舉隅.中華中醫藥雜誌.2009,24(6):749]。

十一、HP感染

用黃芪赤風湯加味(黃芪30g,赤芍15g,防風10g,烏賊骨15g,浙貝10g,田七10g,蒲公英30g),每天1劑,連服3個月爲1個療程。治療300例HP感染患者,治癒196例,有效87例,總有效率96%。[江懷籌.黃芪赤風湯加味治療HP感染.中醫研究.1999,12(1):44-45]。

典型病例:患者某男,38歲,司機。1995年3月初診。患者因胃脘脹痛伴嘔惡吞酸加劇而就診。患者胃脘痛已13餘年,經多家醫院檢查診爲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曾二次因黑便住院治療,後好轉出院。十幾年來,曾服胃仙U、

阿莫西林、嗎丁啉、法莫替丁、奧美拉唑等以及中草藥偏方單方,效果不佳。後到中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查,診爲複合性潰瘍,並査HP爲(+++)。患者身體矮壯,臉色稍暗淡,舌暗紅、苔略厚膩,脈弦緩。主訴胃脘疼無定時,兼納呆,腹脹嘔吐酸水,大便時溏時結,小便少。處方:生黃芪45g,赤芍15g,防風10g,烏賊骨20g,浙貝10g,田七10g,蒲公英30g。每天1劑,水煎2次,分早、晚空腹時服用,連服10天。患者服藥3天后,覺效果良好,胃脘部疼痛緩解,服完10劑後,自覺症狀消失,且見臉色轉紅潤、納谷漸佳,堅持服藥103劑後複查,潰瘍完全癒合,HP(-),臨牀治癒。隨訪2年餘,未見覆發。

原按:黃芪赤風湯能使周身之氣通而不瘀,血活而不瘀,不生疾病。合烏貝散加田七、蒲公英,切合胃病主症。方雖簡約,療效卻著。

十二、周圍神經損傷

李某,男,17歲,學生,1994年3月7日初診。患者半年前因參與鬥毆,被人用刀刺傷上臂,創口愈後,遺留右手發涼,4、5指無力,伸屈不自如。經某醫院診爲尺神經損傷, 經給予ATP、維生素、丹蔘片口服, 並肌內注射加蘭他敏等治療2月餘,療效不顯,改服中藥治療。初診爲瘀血阻絡,予桃紅四物湯無效。後診爲血虛寒凝,予當歸四逆湯仍無效,餘見患者右手呈爪形,小魚際肌萎縮,無名指和小指屈曲無力,伸開後難以併攏,右手尺側感覺障礙。舌淡、苔薄,脈細弱無力。診爲痿證,證屬氣虛血瘀,絡脈痹阻,擬黃芪赤風湯加味。處方:生黃芪60g,赤芍15g,防風、桂枝、土鱉蟲各10g。水煎溫服。服藥7劑,右手較前有力。黃芪量用90g,繼服7劑,諸症好轉。黃芪量用120g,連服30餘劑,病情逐漸向愈。後製成水丸長服以鞏固療效,隨訪年餘,未見覆發。[朱樹寬.黃芪赤風湯治療周圍神經損傷驗案3則.新中醫.1998,30(11):48-49]。

原按:尺神經損傷,屬中醫痿證範疇。證屬氣虛血瘀,絡脈痹阻。治以黃芪赤風湯補氣活血通絡,土鱉蟲破血逐瘀、續筋接骨;桂枝辛溫走表,溫經通陽。使正氣來複,瘀去絡通,病自向愈。

十三、衄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以黃芪赤風湯合二至丸(黃芪30g,赤芍12g,防風6g,旱蓮草12g,女貞子12g,鹿角鎊6g,阿膠15g,龜板12g,土大黃20g,生地10g,山藥15g,

附子3g,甘草10g),每日1劑,1個月爲一療程,連服1至2個療程,鼻衄、齒衄重者加仙鶴草,納谷不香者加陳皮、白朮。治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30例,顯效17例,良效6例,進步4例,總有效率90%。[於增瑞.黃芪赤風湯合二至丸治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北京中醫.1995,(2):27-28]十四、陰縮

潘某,男,46歲。自述從青年時就經常四肢逆冷、自汗。素有哮喘病史。20多年來每於房事後即用冷水洗陰器,四季如此。曾於1967年3月8日晚8時許,睡眠中因惡夢驚醒,隨即陰莖、陰囊及睾丸內收,外部已不暴露。伴面色蒼白,四肢逆冷、心慌出冷汗,不能活動。後用熱毛巾外敷多時,陰莖、陰囊及睾丸漸復常態。次日去某醫院診治,查無異常。此後漸重,甚則1日發作數次。發作不能站立,妨礙工作。雖經治療見效甚微,遂邀餘診治。症見胸悶,煩躁,善太息,多夢,小便黃,大便正常,食慾好,平素性情暴躁,周身皮膚有麻冷感。舌苔黃厚,脈遲。思之“肝藏血,主筋,肝之絡過陰器,抵少腹”。《靈樞·經筋》篇雲“足厥陰之筋…上循陰股,結於陰器,傷於寒則陰縮人”。故以王清任黃芪赤風湯加牛膝治之。方藥:黃芪64g,防風8g,赤芍3g,川牛膝15g,水煎服。並間隔服用血府逐瘀湯,以活其肝血,疏肝之氣;肝血通暢而筋有所養。先後共服黃芪赤風湯加牛膝12劑,血府逐瘀湯6劑痊癒。隨訪11年未復發。[郭傳華.黃芪赤風湯加牛膝治癒陰縮1例.山西中醫.1992,(5):36]。

【臨證提要】

本方主治下肢痿弱無力,不能隨意運動,甚至肌肉萎縮,呈遲緩性癱瘓。方中黃芪爲主藥,須重用,可適當配伍蟲類搜剔之品,有相得益彰之妙。本方還可以治療癲癇、血管性癡呆、頸椎病、慢性腎炎蛋白尿、抽動-穢語綜合徵等,辨證屬氣虛血瘀者。

此外,本方“無病服之,不生疾病”,提示其還有防病保健的作用。“能使周身之氣通而不滯,血活而不瘀,氣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