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紙之亂】鍾文榮/恐慌導致囤積與過度防禦

鍾文榮/科普經濟學作家及資深產業分析師。經常四處臥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經濟分析轉成民衆能懂的文章。

「嚴重特殊傳染肺炎」(武漢肺炎,2019-nCoV)發展至今,口罩的需求問題,從禁止出口、政府接管產能、通路限量與限價購買,直到健保藥局每週每人限購兩枚的實名制,根本無法讓口罩需求降溫。

這幾天,新聞傳出量販通路的衛生紙早已搶購一空,乃因謠傳口罩與衛生紙的原料是一樣的,因口罩荒之後,衛生紙原料即將缺貨。若再按此舉擴散下去,恐怕連紙拖把抵擋不住搶購潮

不僅只是因爲恐慌而已,但還有其它因素強化的恐慌效應

全聯衛生紙被搶空,貨架成了休息區。(圖/翻攝爆廢公社)

染病人數指數成長

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Johns Hopkins CSSE)提供的統計數據觀之,大陸的染病人數從1月21日以來,基本上呈現指數成長的趨勢,根本尚未緩和。

國際間衡量病毒傳播能力的最重要指標,就叫做「基本傳染數」(RO, 全稱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of the infection)。如果依中國疾控中心目前對2019-nCoV的R0估算是2.2進行簡單估計,下圖的染病人數與預測人數這兩條線就非常相近。但2月7日的預測數突然激增,最大的原因來自於當天邊際染病人數激增所致。

讓預測人數減少的關鍵條件只有一個,就是讓邊際染病人數下降,意即控制疫情後,染病人數才能夠緩和,但目前看起來似乎還沒有緩和的跡象。

每天看媒體播報這些數據,大家難道不會「心驚驚」嗎?

▲中國大陸武漢肺炎染病人數統計圖。(圖/鍾文榮提供,資料來源:Coronavirus 2019-nCoV Global Cases by Johns Hopkins CSSE)

恐慌的網路效應

幾年前在大學教網路經濟學,我問學生:當你看到池塘浮萍佈滿一半時,請問多久後浮萍會佈滿池塘?同樣道理,當你看到街上有人戴口罩時,多久以後,全部的人都戴口罩?答案,很可能就是――瞬間!

怎會瞬間就失控了呢?直接點說,就是恐慌的傳播。因資訊不對稱讓人失去了理性,而散佈恐慌者就是資訊,包含掌握資訊的媒體、社羣與政府官員。

借用梅特卡夫法則(Metcalfe's law)來說明恐慌傳播的嚴重性,原始的梅特卡夫法則認爲,一個網路的價值等於該網路內的節點數的平方,而且該網路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因此,當恐慌的人數愈多,則恐慌的效應會成平方倍成長。

密集式的恐慌

然而,密集式的恐慌症不僅沒有解藥,還會人傳人。當一個人在外頭,四處都是戴口罩、排隊搶買口罩的人時,恐懼感會不會油然而生,即使他在恐慌的網路之外,會不會因爲恐慌的效應被磁吸進去呢?

再者,即使政府纔想要試圖轉移恐慌效應,再三宣導除特定因素外,不必戴口罩,希望降低口罩的恐慌性需求,但也無法遏止恐慌的傳播。

於是乎,機關、團體、公司、行號、學校等都宣佈進出都得量體溫、噴酒精與戴口罩時,代表不想因爲一個人的外部性成本,演變成內部成本,還得扛下所有責任與損失。白話說,就是「深怕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就這樣,大家都成了潛在的老鼠屎,最終,恐懼造成了過度防禦。

防疫物資的需求,除了單純的恐慌性需求之外,還得加上過度防禦性需求!

資訊不對稱造成恐慌,而資訊透明化能夠降低恐慌嗎?事實上,一點也不!

更可怕的是,密集式恐慌症還會透過更透明、更快速的社羣軟體網際網路傳播,進行人際間的擴散傳染。最恐怖的是,還可以重複感染恐慌症,最終回癱瘓理智。

▲鍾文榮指出,密集式恐慌症會透過社羣軟體、網際網路傳播,進行人際間的擴散傳染。(圖/記者屠惠剛攝)

唯有理性能夠戰勝恐慌

我堅持到現在還沒買口罩,我認爲防疫物資應該優先提供給最有需要的人,所以,只憑翻箱倒櫃找到的半盒過期三年的口罩,估計到非萬不得已,絕不把口罩戴上。

然而,當我在外頭,成羣的人都戴上口罩,我成爲大家眼下最有嫌疑的外部成本(老鼠屎)時。這時候,我回想到《真確》這本暢銷書提到的「恐懼型直覺偏誤」,這本書很多人都當流行風潮買了,想必已經遺忘了內容,戰勝不了恐懼。

當注意力被篩選後,只剩下恐懼,又高估風險,加上無法冷靜,造成恐懼的傳播竟然比病毒還快、還廣。

現在,慢慢的又帶了仇視與仇恨,這時候,多少人還能夠靠理性思考呢?

熱門點閱》

►【撤僑包機沈政男/千牀負壓隔離病牀 夠撤20萬臺商

►【撤僑包機】廖元豪/若拒絕國民返臺 有損臺灣形象

►【口罩之亂】施典志/爲什麼一週只能買兩個口罩?

►【口罩之亂】朱學恆/一天四片口罩 這些人急需被重視

►看更多【鍾文榮】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