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微遇上甘耀明 贊他鄉土寫得好
「比起上一代作家有使命感,努力在文學史上留名,我是有感覺才寫,我手寫我心,寫的也更貼近生活現實。」「七○後」大陸作家魏微,以此定義她與莫言、餘華等前輩名家的不同,她的小說着墨故鄉田園與大都市,一方面懷舊,一方面記錄中國城市的急速發展。
閱讀同爲「七○後」的臺灣小說家甘耀明,她深有共鳴:「他寫鄉土,寫得非常好!」
魏微曾出版《拐彎的夏天》等七部長短篇小說與散文,擅以細膩文筆寫日常,曾擊敗韓寒獲選二○一○年華語文學傳媒年度小說家獎。昨天她受邀來臺參加「海峽兩岸圖書大展」,與甘耀明對談,由同輩臺灣作家高翊峰主持,分享兩岸青春記憶。
魏微描述與她同世代的人處在搖擺中,像是旁觀者,「我們的童年是文革的尾端,少年成長在改革開放時代,但金錢還沒一下子來到人的視野中,那時鄧麗君的歌剛傳到大陸,青年們留着長髮提着收錄機,聽崔健的搖滾樂,看王朔的小說。」
《十月五日之風雨大作》收錄十部短篇,有她故鄉小城的經歷,與年輕女性離鄉背井到都市的掙扎,寫活了女性在大環境改變下遇到的困境。
爲了升學進入城市的甘耀明,提筆寫的卻是記憶中的鄉土。他出身苗栗獅潭鄉下地方,短篇小說《喪禮的故事》寫着「祖父祖母講的故事」,融合反芻了家族記憶和鄉野傳說,被稱爲「新鄉土文學」。
不過甘耀明認爲,「現在城鄉差距比以前小多了,對故土情感其實被拔離了,『鄉土』變成寫作的舞臺。」
過去兩岸彼此熟知的作家有大陸的莫言、蘇童、餘華,臺灣的朱天文、朱天心、張大春,但兩岸七○後作家的交流,讓他們驚覺彼此的共通。如魏微不寫莫言那種跳脫現實的鄉土奇聞,與臺灣同世代作家所受養分接近,因此甘耀明認爲,她的作品讀來親切,「就像讀臺灣同輩人的小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