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王金平與林洋港
「九月政爭」中立法院長王金平以柔克剛的態度,創造了從政生涯中最高的支持度。王金平的表現,包含了長年粹煉出的政治智慧,但性格還是佔了最重要的因素。
看到王金平,常讓我想起另一名已過世臺籍政治菁英─林洋港。兩人生在不同年代,都曾站在臺籍政治人物的最高峰,卻因性格的差異,際遇也大不相同。
林洋港與王金平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既有「大中國情懷」,卻又有臺灣傳統「莊腳郎」敦厚、土直的一面。王金平的家境比林洋港好得多,但年幼時也一樣要幫忙務農。
林洋港從基層公務員幹起,選上南投縣長之後,因爲施政頗獲好評,在「催臺青」政策下入閣。林洋港的聲望在臺灣省主席任內達到高峰,後人多認爲「功高震主」是林洋港最終無法成爲蔣經國副手的主因之一。
1990年總統選舉,「林蔣配」(林洋港、蔣緯國)原有機會登上大位,但林洋港個性使然,對「和諧、圓融、替別人留餘地」等價值過於執着,擺出「候選不競選」態度,最終被「八大老」勸退,與大位失之交臂。
到了1996年,林洋港決定參選總統時,寫了本名爲「誠信」的自傳,很委婉的批評李登輝缺乏誠信;但大勢早已不在林洋港這邊,試圖找當時的法務部長馬英九、監察院長陳履安當副手都不成,最後只好和郝柏村搭檔競選,算是對自己有個交代。
師大畢業的王金平,當了15年增額立委,才爬上黨鞭位置,因爲內定的副院長落選,意外成了劉松藩的副手。因爲人緣好又得層峰信賴,3年之後就有挑戰劉松藩的實力,但最終還是禮讓劉松藩一屆,等情勢水到渠成。
2005年馬王之爭,是2008國民黨總統初選的前哨戰,雖然明知勝算不大,王金平幾經思考還是決定參選。因爲初選造成的傷害難以彌補,王金平最後拒絕與馬英九搭檔,不然今天的情況肯定大不相同。
王金平在立院自有一片天,是馬王心結難解的主因。關說疑雲爆發後,王金平也維持一貫尊馬的基調,口不出惡言,化危機爲轉機。
林洋港和王金平,在本質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林洋港少了幾分的韌性和決斷,即便曾有高人氣,終究無法登大位。王金平一腳踩在紅塵浪裡,成爲「沒有敵人的院長」,也終該有此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