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路可走的維斯布魯克
在充滿未知的2020-21賽季開始前夕,火箭擡起的那隻靴子到底落了下來。
拉塞爾-威斯布魯克僅在這裡效力一年之後就被送走,與已經有足足707天沒上場打球的沃爾互換東家。沃爾是哈登三年裡得到的第三位頂薪後場搭檔,而維斯——距離他離開雷霆只過了一年,但他整個職業生涯似乎都要被一場場颶風般的混亂折騰“脫軌”了。
曾經那個忠誠、堅韌、鬥志的代名詞,在上賽季的火箭因爲低到沒眼看的跳投效率飽受批評和指責。拿着4000萬美元的年薪,剛滿32歲的維斯恐怕是要迎來一場“中年危機”了。
或許也是因爲維斯在雷霆的開始太像童話般美好,他如今的處境纔會引來如此多感慨。
衆所周知,雷霆的前身是超音速,他們離開西雅圖的方式是極其痛苦的,但搬到一個小球市,反倒讓這支嶄新的球隊從上到下都勵精圖治起來。幾位“建隊之父”(杜蘭特、維斯、科裡森爲首)的情誼簡直讓人忘記商場的冷酷,他們就像一隻藍籌股,2012年首次打進總決賽的時候,首發五虎再加第六人哈登的平均年齡只有24歲。
他們稚嫩的衝動、毫無歉意的勇氣、還有令人豔羨的青春都是那個時代極寶貴的記憶。回頭再看,竟然就像曇花一樣短暫。
我們大可以暢想,如果把雷霆放到財大氣粗的灣區,或許他們早就能成就勇士過去幾年成就的東西。但跟舊金山經濟規模接近的城市在美國也屈指可數,大部分球星都沒有那樣的運氣。
於是就有了哈登被雷霆拒絕匹配合同的徹夜難眠和眼淚。有了維斯和杜蘭特不可避免的齟齬。然後一切在杜蘭特選擇加盟勇士之後都變了質。
維斯當然還是固執的。用紙杯蛋糕嘲諷前隊友,連續三個賽季達成場均三雙,在哈登之前,他就已經表演過一人球隊的極致了。杜蘭特倒沒選單核帶隊的路,可在勇士的收場卻也一樣醜陋。
人總會遇到前路迷茫的時刻,NBA巨星們也不例外。但自2016年聯盟工資帽暴漲以來出現的球員流動,特別是頂薪級超巨——比如曾經的雷霆三子,或是此次大交易涉及到的沃爾——的命運走向,似乎揭示了這個聯盟裡一些難以捉摸的規則更迭。
* * * *
這話可能聽起來誇大其詞,但拿着三四千萬年薪的球星確實也會遇到無路可走的時候。
球員已經是生活優渥的0.1%階層,但比起球隊老闆這些真正的社會經濟操盤手,球員的選擇無疑少了太多。但每天被推到鏡頭面前的羣體,總是他們。一方面,關注度爲球員帶來名氣和財富(權力一種形式),但另一方面,也爲他們帶來了與其責任完全不相符的壓力和審視。
而在球隊經營表現中所佔權重根本不小於球員的老闆和管理層兩方,就進入了一種沉默螺旋,優哉遊哉了。
這種沉默螺旋效應大約是體育界最悠久的傳統之一,比較知名的例子,就是外界看客對喬丹1998年“急流勇退”的困惑。明明還在巔峰,明明能籤3000多萬年薪,明明還是第一球星,喬丹真是因爲想要保住所謂的“完美傳奇”就退役了嗎?
喬丹從來沒有解釋過自己,後來在湖人甘願擺爛的科比也沒有——當科比更年輕的時候,也不是沒罵過管理層蠢如豬,逼宮要求離隊,以至於當年的湖人總經理庫普切克在大洋彼岸的中國球迷口中都有了跟這一物種相關的諢名。
喬丹與科比各自的困境是相似的,哪怕看上去擁有全世界,也還是會“拔劍四顧心茫然”。
這種沉默螺旋效應是被勒布朗2010年的“決定”打破的。
也算是時勢造英雄(抑或是梟雄),勒布朗在社交媒體時代獲得的關注、創造的商業價值、以及他在騎士獨特的一言九鼎地位,讓他獲得的(毋寧說是被賦予的)權力足以挑戰那個沉默螺旋施加給他的義務。
別誤會,勒布朗絕對付出了代價——以吉爾伯特爲代表的“保守勢力”,裹挾着克利夫蘭球迷(球迷,永遠是沉默螺旋的主角)的感情,終於打破了長久以來的沉默,恨不得詛咒他立刻去死。
勒布朗的背叛從來不是背叛球迷感情那麼簡單,他的離經叛道,在與挑戰了幾十年來球隊經營的潛規則。他不要做那個無路可走的巨星。
到現在,基本可以說勒布朗的挑戰成功了。他在“決定”後拿了4個冠軍,在社交網絡上還有一億多粉絲,他改變了一部分主流敘事,把潛規則擺到了檯面上,成了人人都可以討論的東西,束縛球員的魔咒就此被破除。
誠然,科比、諾維茨基、鄧肯這些人在一支球隊終老的意願是值得歌頌的(也確實被歌頌了太久太多),但能像他們一樣幸運的人實在太少了。勒布朗們受到的批判(“嫌貧愛富的叛徒”),皮爾斯們遭遇的嘲諷(“人老珠黃的弱者”),又真的公平嗎?
像維斯那樣,在俄城贏得無數歡呼愛戴,可到了休斯敦也只會被片面總結爲“聯盟性價比最低的球員可能沒有之一”;像沃爾那樣,在華盛頓特區做過無數好事,無數奇才老記者說他是個再好不過的人,但走出小小的首都,也總因他的傷病和大合同遭到各種嘲諷。
更何況,是球隊先放棄了他們。
* * * *
喬治又是怎麼離開雷霆、“背叛”他長期留隊的承諾的?因爲萊納德的招募和謀劃。
作爲小球市球隊,雷霆能在那麼被動的情況下果斷重建,累積籌碼,管理層幾乎封神。只有維斯付出了最大的代價,在一連串鉅變中,他追求冠軍的路越走越窄。
奇才送走沃爾則沒那麼意外,沃爾的傷病不僅讓他在聯盟裡的地位下滑,就算是在隊內,老闆泰德-萊昂西斯也逐漸把更年輕的比爾放在他前面了。
哪怕奇才總經理一週前纔信誓旦旦說不會交易沃爾,哪怕沃爾多次表忠,還公開表示自己反感球員之間拉幫結派搞抱團那一套,沃爾也還是“被迫”跟哈登抱了團——不知道沃爾休賽期跟哈登杜蘭特等人一起親密訓練的心情是否愉快。
至於哈登,他大概也是得出了“火箭不行”的結論,願意去籃網跟杜蘭特抱團。哪怕休斯敦媒體已經開始指名道姓批評哈登不配做個領袖(永遠更在意與管理層保持良好關係的地方媒體這套熟悉的話術,相信喬丹、科比、勒布朗、杜蘭特們都不陌生),但火箭還在拼命挽回。別以爲火箭是感情上舍不得,只不過是目前暫時換不到讓他們滿意的籌碼罷了。
以上這些球星無不在頂級行列,而他們主動或被動的選擇,也都印證了一個道理:對巨星而言,冠軍那座獨木橋太難走了。勒布朗是獨闢蹊徑,但除了他指明的那條路,其他人還是幾乎沒有別的選擇。
而且勒布朗的車絕對不好上。跟他做隊友,或者加盟他的經紀公司,都需要一定的機緣巧合;就算做了隊友,也可能變成庫茲馬(最近勒布朗在接受好友傑弗森、弗萊等人專訪時還一起調侃了庫茲馬半個人已經被交易的狀態),或者是穿着騎士球衣一臉茫然的韋德。
至於效仿勒布朗行使被賦予的特權,翻車的概率也不小。但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冒險了。
比如已經做出選擇的杜蘭特和厄文,字母哥(靜待雄鹿補強到自己滿意爲止,就像曾經的哈登)以及明夏可以同時跳出合同進行選擇的萊納德和喬治。
還有暫時沒選勒布朗那條路的——連續兩年讓獨行俠執行選項的東契奇,死不抱團一簽就簽到2025年的利拉德,他們在未來會寫下怎樣的故事,可能更值得關注。
至於在短短一年時間裡就從“建隊之父”變成“無家可歸者(homeless)”的維斯,也許能和比爾在東部打出個像樣的未來。
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