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修明蒐集「寄藥包袋」 記錄早年醫藥史
文史工作者吳修明蒐集「寄藥包袋」,紀錄早年的醫藥歷史。(張朝欣攝)
北港鎮文史工作者吳修明蒐集早年「寄藥包袋」,每一個「寄藥包袋」都有其特色圖案與歷史背景,見證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但目前原版「寄藥包袋」非常稀少,因此他特別將21種「寄藥包袋」製成特色海報,方便民衆收藏。
臺灣「寄藥包袋」文化,盛行於日據時代與民國60年以前,當時醫藥物資缺乏,只有都會區纔有西藥房,加上交通不便,鄉下民衆要購買成藥非常不便,因此「寄藥包袋」因應而生,當時每戶住家內幾乎都有2、3個「寄藥包袋」。
文史工作者吳修明長期蒐集各種「寄藥包袋」,包括日據時代與臺灣光復後,共有21種,他表示,「寄藥包袋」約A4紙張大小,藥商會定期派員到家補充藥品,主要是感冒藥、胃藥、外傷藥、止痛藥,這種「先享受後付款」的方式,在當時很受歡迎。
爲了紀錄早年的醫藥歷史,吳修明到處蒐集「寄藥包袋」,但因年代久遠,原版的「寄藥包袋」已非常稀少,他以彩色影印21種「寄藥包袋」圖案,製成3種「寄藥包袋」海報,方便民衆收藏,同時提醒大家目前「全民健保」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