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訴訟修法通過!司法院代理院長喊「司法面臨挑戰」

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見圖)9日在「司法節學術研討會」致詞(司法院提供)

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見圖)9日在「司法節學術研討會」致詞(司法院提供)

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9日在「司法節學術研討會」致詞表示,目前司法更面臨許多挑戰,也受到社會大衆的關注,這些挑戰包括憲法訴訟修法對憲法法庭的運作造成的問題,他說,唯有讓司法改革與民衆的需要相結合,才能讓人民真正有感,進而贏得人民的信賴,實現司法正義。

謝銘洋說,司法院去年委託輔仁大學進行的「律師對司法改革成效認知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律師對法官的信任比率高達83%,對於「審判獨立」之滿意度更是達到87.6%,也認爲「法官問案態度」與「民事訴訟審理集中化」都有長足進步。

司法院10日舉辦司法節學術研討會,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致詞時說,據統計超過8成的民衆認同國民法官能讓臺灣司法變得更好。(範揚光攝)

他認爲該調查報告也反應了許多司法亟待改進之處,包括法官評鑑制度、開庭等候時間、法庭筆錄之製作效率與品質、偵查中及羈押案件律師之閱卷權、電腦系統穩定度不足、操作介面欠佳等問題。

謝表示,目前司法更面臨許多挑戰,包括憲法訴訟修法對憲法法庭的運作造成的問題,以及近年來由於打詐、保單強制執行,造成案件量暴增的問題。

他說,以全國各地方法院爲例,2023年的新收案件總數,達到364萬多件,比前一年多了27萬件,而2024年的新收案件總數,則更是達到了392萬多件,又比前一年多增加了28萬件,這些暴增的案件量,幾乎快壓垮了法官、書記官等司法同仁。在如此沉重的工作負擔和壓力下,甚至爆發書記官出走潮,造成人力短缺,並進而影響審判的進行以及人民的權益。

謝指出,面對這些問題與挑戰正在積極思考如何採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包括重新檢視並優化行政流程、簡化裁判書與筆錄、善用科技的輔助以提升審判的效率,並且加強與檢察官、律師與學界的溝通合作,共同來提升司法行政與司法審判的效能,以打造更有效率的司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