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購是放開了, 但看法也都變了
1
大家好,我係浪浪。
最近杭州成都的限購全面放開了,一線也有進一步鬆綁的政策出爐,有朋友問我這波怎麼看。
城市限購的本質,是在房產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對購房人的額外要求。
比如社保年限、要求非單身、要有戶口等等,都是要求買房人對城市有所貢獻和吸引高質量人才的手段。
但是當房產的供需關係發生了逆轉,比如說供遠遠大於求,那麼限購的存在不僅不能起到吸引人才的作用,還會導致當地的需求嚴重不足,進而房價持續下跌。
所以放開限購算是一個利好麼,當然是算的,但最大的問題在於,放開了限購之後,會有多少需求,能不能把庫存消化掉,這是核心。
但我們都知道,這兩年房地產的根本問題不是沒有房票,而是沒有需求。
有需求的買不起,買得起的沒需求。
而在房價的下行週期裡,無論是不是剛需,都不會下場買房。
這幾年我就發現了這麼一個問題,四年前說要買房、買首套房並且有購買力的朋友,一觀望就觀望到了今年。
現在是啥情況呢?就是壓根不想買了,覺得租房太划算了。
你看,以前是夢中情房買不起,現在是夢中情房打骨折都看不起。
爲什麼會發生這麼重大的轉變呢,因爲隨着房價的下跌,房產的社會屬性就變味了。
以前在一線或省會城市買房,被奉爲是奮鬥者的聖盃。
爲啥這個聖盃能這麼吸引人呢,很多人不惜掏空六個錢包,借完所有貸款也要上車呢?
因爲除了對於金字塔尖的那一小撮人之外,房產就是階級象徵,住什麼房對應什麼樣的階級,就算是不圖投資屬性,這房產它也得有消費屬性嘛對吧。
什麼是消費屬性呢,起碼這錢花了得有面子,能讓衆人豔羨。
而這兩年的房價下跌,把買房人的面子都跌完了,無論在什麼城市有房,只要你不是全款大豪宅,它都不再迷人了,甚至變得有點像貶義詞。
就像你混身奢侈品穿着,以前別人最多覺得你有錢,但不會覺得你是傻x,這個叫有消費屬性。
但如果別人不僅不覺得你有錢,還覺得你是傻x,那還咋玩呢,奢侈品都賣不出去了。
現在有房也是一樣,哪怕買了估值非常穩的盤,也要跟朋友耐心解釋,我這個不一樣,它是怎麼怎麼樣的,是好東西,這也太掉價了。
而有房這件事,就從代表成功的標籤,變成了代表怨種的標籤。
買了房的,不敢告訴家人朋友,怕被質疑,更不敢在朋友圈等社交媒體炫耀,怕被嘲笑。
這就很讓人膩歪了,以前房產是隻跟造富故事有關,而這兩年,你會發現所有階級滑落的故事,基本都跟房地產有關。
現在就連丈母孃都要求,要有房無貸,或者是無房無貸了。
但是有房有貸的堅決不能要,不能給孩子留負資產。
所以你看,現在大家對房產的預期不僅低,還有一些很負面的看法。
這一點如果不能逆轉,就連有購買力的剛需(自住),都不會再考慮下場了。
而要扭轉這一切的關鍵,要麼是房產的價格能穩住,要麼就是跌到底跌出黃金坑了。
就像大A一樣,能保持在3000點以上,就會有人陸續進場,而如果跌到2800、2700以下,也會有人陸續進場。
唯獨不高不低的時候,大家都在觀望。
而目前房價就處於不高不低的階段,至於未來會怎麼走,短期的話,就只能看接下來的政策發力空間和外部環境能不能修復了。
如果沒有外力干預,靠自己修復的話,走出下行週期還需要一段時間。
但也不用太悲觀,因爲長期來看的話,在供不應求的城市或城市版塊,房產的價格還是會跟當地的收入相匹配的。
比如要是未來人均收入能翻一倍,那麼所有的生活成本都會翻一倍,包括當地的租金,這些最終都會傳導到房產的定價上。
只是這個長期具體有多長,就非常不好說了…
【1V1方案定製直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