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母愛的背兒帶 史博館「情繫背兒帶;傳統創新」展

雲南石屏彝族。(圖/文化部,下同。)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背兒帶」代表人類文明的親子之愛,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別舉辦「情繫背兒帶:傳統與創新」展,展覽結合學術、文化、藝術產業進行跨界合作,展出珍藏多年的背兒帶文物,由臺灣本土出發,呈現包含臺灣閩南客家原住民族的背兒帶文化與育兒習俗,及中國西南地區及臺灣周邊之亞洲民族的相關文物。

幾乎所有生物都有照顧幼小個體本能,人類也不例外。襁褓中的嬰兒,總得要數年才能獨立。因此父母親總是加以提攜呵護,希望孩子能順利成長。自古以來,人類設計出各種工具來攜帶並揹負孩子,一方面提供安撫,一方面能空雙手來從事各項工作。這些工具統稱爲背兒帶,會隨不同的氣候地理、文化環境發展材質樣式各異的應用型態

貴州臺江臺拱。

除了因應環境而產生實用性的形制變化外,背兒帶更動人之處在於製作者運用刺繡、貼布或綴珠等不同技法所創造的多樣裝飾。只是,當比較世界各地的背兒帶,無論裝飾技法有多大的差異,其紋樣裝飾物幾無例外都和孩子的健康幸福有關。母親手持針線,將對孩子的愛密密縫製在背兒帶上,這不僅是母親對子女最深的愛,也彰顯著背兒帶文化的三項核心元素:繁衍、祈福、保護。

本展覽自2016年2月2日起至4月10日在國立歷史博物館二樓展出,希望藉由舉辦「情繫背兒帶:傳統與創新」展,欣賞背兒帶精緻的文化內涵,從中領悟針線情背後的親情母愛,讓觀衆感念父母養育之恩、重視天倫之樂。另一方面,也希望透過藝術創作凝聚彼此,讓新時代的親子互動充滿溫馨和創意,大家心手相連,永續親情希望,永續臺灣的美好未來。

生命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