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活力中國行丨天山腳下種起了“盆盆菜”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樑樂
1月21日,在天山腳下的新疆烏魯木齊縣板房溝鎮一如往常般靜謐。在公路兩側,一座座設施大棚有序排列,不時有汽車在大棚前停留。近十年來,這裡的草莓採摘產業已經初具規模,一年四季都能供應新鮮草莓,成爲不少市民首選的“打卡地”
不過,記者這次探訪的主角不是草莓,而是這兩年才落戶鎮子的“新成員”——盆盆菜。這一新成員聽說還是從山東遠道而來。
“快進來看看,這幾天陽光好,綠菜可長得好呢。”在大棚外,“九菜一田”農莊負責人劉愛珍熱情地招呼着大家。掀開厚重的門簾,沒走兩步,滿眼皆是綠色。
“盆盆在哪?”聽到記者的疑惑,劉愛珍俯下身子,撥開茁壯的菜葉,淡青色的長條盆顯露出來。僅在這座大棚裡,就有1800個這樣的種植盆。
大棚裡還套着小盆,這對發展了二十多年的板房溝設施農業來說,還是個新鮮事。
劉愛珍告訴記者,之前她和家人已經在山東壽光種了十多年的盆盆菜,產品十分暢銷。2021年,她來到新疆,將“盆盆菜”技術帶到烏魯木齊縣,並在板房溝鎮承包了4個設施大棚進行適種。
和技術一起抵達的,還有來自山東的三十噸“蚯蚓糞”。“剛開始村民不理解,本地又不缺土,爲何還要從山東拉土。”劉愛珍說,新疆的土壤鹽鹼含量高,尤其是反覆澆水後容易板結,導致透氣性差,抑制蔬菜的生長。
“你看,這個‘蚯蚓糞’軟綿綿的,不光營養豐富,透氣性還特別好。”劉愛珍說着,隨手抓了一把土進行演示。記者觀察後發現,這種特殊的生長基質顆粒要比普通土壤大一些,顏色也更深一些。
技術和材料一到位,劉愛珍就立刻開始試種,但從山東帶來的十幾個蔬菜品種,有一大半都“水土不服”。經過兩三年的摸索,她最終選取了毛白菜、上海青、茼蒿等6種葉菜進行種植,大棚也從4個增加到6個。
在大棚裡,記者發現盆裡的綠菜雖然鬱鬱蔥蔥,但比市面上同類品種的“個頭”要小一號。“你可別小看它們,一盆能賣到15元。”劉愛珍說,雖然現在冬天也能吃上從外地調運的各種蔬菜,但對於追求新鮮度的飯店和消費者來說,這盆現吃現摘的盆盆菜,卻是冬日裡不可多得的“寶貝”。
現在,“九菜一田”農莊的盆盆菜已經不愁銷路,每天有150盆綠菜發往烏魯木齊市的各大飯店,也不時有遊客慕名而來,買幾盆綠菜種在陽臺上,體驗一把田園生活。
在設施大棚的一側,農莊還建起了專門存放回收種植盆和基質的簡易大棚。“我們種植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因此不會污染基質,再添加營養元素和有機肥後,基質還能繼續循環利用。”劉愛珍說。
記者離開時,劉愛珍還在棚裡忙活。她說,棚裡一年四季離不開人,春節也會在大棚裡度過,爲市民守護好“菜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