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調查】核心團隊出走1年,80億估值的DPU公司進退維谷
“投資就是投人”是投資界常見的格言,但如果“人”走了,又會怎樣呢? 當這個問題被拋給某半導體投資機構負責人時,並沒有得到迴應,或許因爲忙碌,或許這個問題過於抽象。然而,對於昔日的DPU明星企業星雲智聯而言,這一問題則十分具體。
近年來,數據中心已然成爲了數字化時代的石油礦井,而DPU芯片,則一度被認爲是挖掘這座礦井的鑽頭。星雲智聯,一家承載着無數期望的DPU芯片公司,在其技術領袖查理(化名)的帶領下迅速崛起。
查理,作爲在數通領域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吸引了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在短短10個月內,星雲智聯完成了4輪融資,共21家投資機構參與,其中不乏高瓴創投、復星集團、美團、百度等知名機構。藉助14億元的融資,公司估值一度高達80億元人民幣。
甜蜜期:技術與資本的完美結合
星雲智聯的成立,象徵着技術與資本的完美結合。查某離開前東家後,選擇了DPU領域創業,並邀請了具備創業與融資經驗的夏某加入。夏某負責融資和運營管理,而查某則專注技術研發。兩人配合默契,公司在DPU領域迅速取得了突破,資本市場的熱情也隨之高漲。
2021年3月成立的星雲智聯,在一個月內便完成了1.8億元的天使輪融資。除了夏某邀請自己另一家企業的兩位股東高瓴創投和鼎暉投資入局,華登國際也因看好查理及其團隊實力搶先下注。
鑑於DPU芯片從設計到流片需要的高額成本,星雲智聯高歌猛進的同時,在資本市場也不敢有一絲懈怠。其又迅速在2021年7月完成了Pre-A輪融資,除了三大老股東激情加碼,另有復星集團、BAI資本等13家機構跟注。
投資者的追捧並非偶然。公司的融資宣傳中提到:“星雲智聯這支過往成功實現多領域通信與網絡芯片開發的團隊,是目前國內唯一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真正有能力開發出 DPU 及其生態系統的團隊,核心成員都參與了網絡大芯片從零到一探索、發展、優化、超越的全過程,具備全系統、長週期工程開發經驗,擁有對雲計算、互聯網、運營商等多場景的深度理解,以及設計滿足不同市場需求產品的能力”。
多位星雲智聯前員工告訴集微網,這段話在當時並非誇大其詞,公司的確展現了強大的技術實力。以至於在短短一個月過後,星雲智聯又迎來了美團戰略投資部門的獨家3億元A輪注資。
據知情人士透露,當時的美團曾在星雲智聯和另一家DPU公司雲豹智能之間搖擺不定,但正是因爲美團更看好查理團隊的技術實力,才豪擲千金獨攬了星雲智聯的第三輪融資。至此近14億元資金到位,彈藥充足、人員齊整的星雲智聯估值已經高達80億元。相比之下,2022年2月百度對星雲智聯進行的千萬元級別戰略投資略顯單薄,但百度的站臺也讓公司的信心再度提升。
然而,誰也未曾預料,百度的投資竟是星雲智聯至今爲止最後一筆資金注入。而這一切,要從星雲智聯內部的“安史之亂”說起。
混亂期:內部矛盾與技術領袖出走
在公司達到人氣巔峰時,內部矛盾卻逐漸浮現。夏某認爲星雲智聯所有投資人應由他一人對接,但股東和潛在投資人頻繁接觸查某團隊,尤其是技術團隊成員孫某,激化了雙方矛盾。夏某開始對孫某進行排擠,甚至安排七八名保安對其施壓,逼迫其退出公司。無奈之下,孫某選擇一走了之,沒有任何賠償,遠赴澳洲。
孫某的離開,讓查理對夏某前後兩幅面孔感到錯愕。而身邊人士接二連三遭到夏某的排擠也讓查理下定決心離開公司,雙方矛盾逐漸變得不可調和。
2023年6月,查理正式離開星雲智聯,並帶走了包括架構師在內的一大批覈心技術成員。而星雲智聯也在過去一年裡展開了多次裁員,一位被裁員工用“騰籠換鳥”來描述公司的這一系列行爲。然而從目前開來,或許只是騰籠,無鳥可換。
“如果設計一顆DPU芯片,應該是現有業務後有芯片,畢竟這是一個高度定製化的行業,”查理的一位團隊成員告訴集微網。
過去,查理耗費2年心血將其對DPU解決方案的理解和思路用FPGA完整的驗證了一遍,並獲得了多位大客戶的認可。但他離開後,剩下的人或新進來的團隊根本無法繼續接手研發進度,因爲對於DPU芯片而言,不同團隊對芯片架構、功能側重點以及軟件技術棧的理解並不相同。
資本與技術的分崩離析,揭開了星雲智聯華麗的面紗,露出了內部的空洞。沒有了技術領袖的指引,公司的研發進度嚴重受阻,原本計劃中的DPU芯片量產變得遙遙無期。公司的營收寥寥無幾,僅靠一些FPGA方案的DPU卡帶來幾百萬營收,這與80億元的天價估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今年1月,由查理團隊設計的16nm DPU芯片M18120回片,星雲智聯號稱十分鐘內成功點亮,18小時便完成了通流驗證。對此,查理團隊成員表示,點亮和大規模量產、商用是兩碼事,8千萬的流片成本或許也只能淪爲未來融資路演的素材,畢竟星雲智聯至今仍然沒有賣出過哪怕一顆自研的DPU ASIC芯片。
尷尬期:訴訟纏身與暗淡的未來
前員工孫某遭遇的內部恐嚇事件,讓星雲智聯的形象一落千丈。員工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公司的管理團隊陷入了尷尬期。星雲智聯的內部問題,很快也演變成了法律糾紛。而在該公司目前涉及的所有司法案件中,也全部都是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勞動糾紛案。
值得注意的是,夏某在公司的150萬元股權還遭到3年凍結。據知情人士透露,成立公司之初查理並沒有直接持股,而是由夏某代持。按照1000萬元的註冊資本來換算,查理原本擁有15%的公司股權。而在被夏某排擠出局後,查理通過訴訟維權,據瞭解一審判決中查理的訴求已獲法院支持。
此外,孫某所在的持股平臺珠海星雲智聯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中,其是持股28.6%的第二大股東,而該平臺又是星雲智聯的第二大股東。而孫某在離開公司時,並沒有完成相關的股權變更。
不難看出,查理和孫某原本在星雲智聯擁有極高的持股比例,這對夏某而言是一個隱憂。孫某和查理先後被排擠離開,雖然讓夏某對公司擁有了絕對的話語權,卻讓公司失去了長遠的生存權。
星雲智聯的故事,是一場科技與資本的悲喜劇。它曾是資本市場的寵兒,DPU技術突破的代名詞,如今卻陷入了困境。技術領袖的出走,內部管理的混亂,法律糾紛的頻發,這一切都在提醒着一個科技企業的長遠發展,不僅僅依賴於技術的進步和資本的支持,更需要一個穩定和諧的內部環境和明智的領導。
這場技術與資本的博弈中,短期內技術佔了下風,但長遠來看,星雲智聯的未來如何還不得而知。據知情人士透露,雖然賬面上還有數億元資金,但失去技術靈魂的DPU項目顯然已經難以爲繼。如果無法迅速作出改變,公司和股東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