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積極因素不斷增多 “質升量穩”動能增強——前4個月我國外貿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
新華社北京5月9日電 題:積極因素不斷增多 “質升量穩”動能增強——前4個月我國外貿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 新華社記者鄒多爲、唐詩凝、丁樂 9日,海關總署發佈最新數據:今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3.81萬億元,同比增長5.7%。3月份,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速有所滑落;4月單月,以人民幣和美元計,進出口分別增長8%和4.4%,外貿向好態勢明顯。 透過“外貿之窗”可以看到,我國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一系列穩外貿政策舉措助力廣大外貿主體迎難而上、創新發展,推動外貿“質升量穩”,爲鞏固經濟運行回升向好注入信心和動能。
態勢向好,外貿基本面繼續改善
外貿規模13.81萬億元、同比增長5.7%——對於前4個月的外貿表現,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外貿領域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動能持續增強,前4個月進出口增速較一季度加快0.7個百分點,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我國外貿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 具體來看,我國主要出口產品競爭優勢不斷增強。隨着科技創新持續推動產業創新,前4個月,船舶、電動汽車、工程機械等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產品國際市場需求廣闊,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08.4%、28.3%、16.2%。 同時,進口延續向好勢頭。國內生產持續改善帶動相關產品進口加速,前4個月,我國製造業中間品進口同比增長10%,增速較一季度加快2.3個百分點。 累計增速穩中有進的同時,單月數據的強勢復甦讓人眼前一亮:4月份進出口3.64萬億元,同比增長8%,一舉扭轉上月負增長局面。其中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提升8.9個百分點和10.2個百分點,彰顯較強韌性。 呂大良表示,4月份,我國對新興市場進出口持續向好,對歐美等傳統市場進出口由降轉增,加上較去年同期多2個工作日,拉動整體進出口增速由負轉正。
提質挖潛,外貿新動能加速釋放
3月,新西蘭今年首艘水果專船抵達上海,傳遞南半球“滋味”;4月,廣州白雲機場新開法國貨運航線,雙邊合作互利互惠;5月,首列廣汽傳祺汽車專列從廣州開往歐洲,國產汽車出口再添新通道……中國外貿提質增效加速跑,動力潛力齊釋放。 ——外貿經營主體活力充沛。前4個月,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數量同比增加10.1%,進出口值增長10.7%,佔我國外貿比重達54.6%,比去年同期提升2.5個百分點。 ——多元化國際市場佈局持續深化。前4個月,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6.4%,對拉美、非洲、中亞五國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11.7%、7.7%、17.9%,均高於我國外貿整體增速。 然而,回穩向好的背後仍有困難和挑戰。外需增長預期放緩、地緣衝突風險增多、貿易保護主義勢頭上升等情況突出。 複雜嚴峻的形勢下,不確定性越是上升,越要向“新”發力。 4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積極擴大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支持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自動投料的智能炒菜機、無線吸拖一體洗地機……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代工生產轉向做自主品牌產品。公司國際事業運營部總經理羅明波說:“‘中國智造’市場空間大,現在與外國客商的合作方式不斷翻新,預計海外業務持續兩位數增長。” 剛剛閉幕的廣交會也折射中國外貿“新”圖景: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創意層出不窮,更多高端、智能、綠色、低碳產品涌現,受到國際市場熱捧,爲外貿發展注入新活力。
以變應變,政策“大禮包”提振信心
今年以來,多部門接連發布一系列推進制度型開放、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舉措,涵蓋民營企業、跨境貿易、金融開放等多個領域。 在緊張生產的浙江創新激光設備有限公司車間,剛從廣交會回來的總經理彭學舟信心滿滿:“今年不僅要出國參展,還計劃在德國成立合資公司,重點開發新興市場。” 緊隨全球價值鏈產業鏈的演變而靈活調整,又有穩外貿政策措施持續加持,中國外貿展現超強的韌勁和應變能力。 對內,改革謀新。海關總署新增17項便利措施,將經認證的經營者(AEO)制度拓展到跨境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和廣大中小微企業。 “公司通過AEO認證標準,通關效率提高30%,管理水平、企業商譽和綜合競爭力提升。”萬寶集團副總經理段松濤說,“充分利用AEO制度紅利,我們加大科技創新,加速智造出海。” 向外,開放升級。諸多外貿企業想方設法穩住對發達經濟體的出口,乘着“一帶一路”共建的東風,拓展中間品貿易和跨境電商業務。 江蘇省蘇豪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向新業態服務商轉變,在哈薩克斯坦設中亞江蘇中心。“探索‘中歐班列+海外倉’‘跨境電商+產業帶’等外貿新模式,我們協同上下游形成更強競爭力。”蘇豪副總裁丁海說。 “綜合當前數據來看,預計二季度我國外貿形勢將逐步向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綜合研究室主任趙福軍表示,隨着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和高水平開放穩步推進,我國貿易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將加快培育,外貿增長將持續煥發新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