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視評丨不能被動被大數據“算計”
01:06
隨着“雙十一”臨近,不少網友吐槽自己被“大數據殺熟”了,比如“‘雙十一’紅包爲什麼只有我領不到”“開個會員視頻,發現朋友比我便宜好幾塊”……從網絡投訴平臺的留言看,“大數據殺熟”不僅出現了新“變種”,而且形式多樣,套路日益隱蔽。
“隨機紅包”優惠力度“因人而異”,新老用戶被“差別對待”,瀏覽頁面“千人千面”且“價格浮動”……無論哪種形式的“大數據殺熟”,背後都有算法對消費者的“算計”。
算法讓平臺商家變得“耳聰目明”。但某種程度上,算法濫用造成的不平等交易,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
對於消費者來說,避免被“殺熟”,重要的一條是注重個人隱私保護。不要讓手機APP隨意訪問個人信息,防止不良平臺非法收集用戶信息。在選購商品和服務時注意貨比三家,如果遭遇“大數據殺熟”,要及時對商家“相同商品、不同價格”的行爲進行證據保留。
無論是平臺還是商家,少一點算計,多一些誠意,才能讓消費者放心買賬。(文案:烏夢達、陽娜、李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