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種入列「死亡筆記本」? 論文期刊成幫兇

學名「Goniurosaurus kwangsiensis」的廣西瞼虎(瞼虎是壁虎科的一種),是在中國華南發現的新物種。(圖/取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歹念的人,可以讓好事變壞!科學論文期刊有如《死亡筆記本》,列名在上的新物種要遭殃,一些新物種如蜥蜴、蛇和蛙等,本來可以低調地活着,卻在被人類發現、刊登在論文、期刊後,遭盜獵、走私者逼到「近乎滅絕」。

現在,學術界已開始隱瞞新發現物種的地理位置,不讓盜獵者「按文索驥」。英國衛報》報導,像去年國際期刊《動物分類羣》(Zootaxa)刊出華南發現的2種大壁虎,就出現奇怪的遺漏:物種的下落。論文特別指出,因爲憂心牠們會變成「新奇寵物」,透露該物種的地理位置會讓牠們瀕臨滅絕,所以決定不再揭露,但相關的資訊會提供給政府機構,若研究人員有明確的研究需求,也可提出查詢申請。

向來,「國際動物命名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Zoological Nomenclature,ICZN)沒有強迫規定科研人員依據全球定位系統(GPS)爲新物種提供座標,但很多研究人員都這麼做。但即使提供的位置不甚精確,黑市商人仍能追蹤,他們以大把的現金利誘貧困的農民,幫忙找到稀有的動物。

舉例來說,《動物分類羣》才發表了馬達加斯加新物種葉尾壁虎(new leaf-tailed gecko)的訊息,4個月後,牠就出現在歐洲;1994年在印尼被發現的麥氏長頸龜(Roti Island snake-necked turtle),如今被走私販賣到「極危」。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早就禁止公佈具高經濟價值的瀕危物種的地理位置資訊,但許多期刊仍沒有這麼做。野生動物走私的問題影響蛇類、軟體動物、蝴蝶鳥類,而受害最深的就是兩棲類和爬蟲類。《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簡稱華盛頓公約)也只對全球1萬200種爬蟲類的8%的買賣做規範,其他的命運則交給市場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針對全球不到半數的爬蟲動物作評估,至少有1390種受到生存威脅,其中350種被國際收藏家視爲囊中物,這些大多不在CITES的限制名單。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過去10年來,超過2000萬隻爬蟲類進口到歐盟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