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接花旗臺灣消金客戶 變數多

四家外銀子行信用卡業務一年來變動

距離花旗(臺灣)出清全部消金、財管業務,給予買家星展(臺灣)銀行只剩12個月,交接進度由兩家銀行內部的併購專責小組處理,行政流程可以照章行事,但金融業指出,兩邊的客戶能否順利交接,纔是最大不確定性。

花旗臺灣消金業務自2021年4月由美國總部宣佈出售,歷經二輪標售,2022年1月確定由星展臺灣以高價併購所有業務,包含零售金融部門的3,500名員工,兩家子行股東會一致決議,2023年7月底完成交接,兩家銀行由總經理爲首,依法組成併購重整小組、呈報金管會,自3月以來持續召開討論會議。外界向來把焦點放在員工移轉上,估量優退員工的資遣金額;據悉,新買家還擔心,花旗臺灣原有客戶能否留下、未來能否順利移轉。

信用卡是銀行消金業務的重中之重。依據金管會及銀行分別公佈的主要數據,2021年4月~2022年4月的12個月期間,即花旗臺灣宣佈出售消金業務,及至目前最新的公開資料,在信用卡有效卡數部份,花旗減少11.2萬張,匯豐臺灣增加1,970張,排名第三的渣打減少49,083張,新買家星展銀行增加4,934張,明顯出現花旗臺灣減少的卡數沒有實際流向其它三家外銀。

就四家外銀子行每卡友每月簽帳金額來看,這一年內的變動極爲細少,花旗約新臺幣7,600元,匯豐在1萬800元上下,星展約8,500元~8,800元之間,僅渣打有較明顯的減幅,也約在7,100元~8,700元之間。

金融業主管分析,信用卡業務明顯是各銀行吸收個人客戶的主要來源,在廣告行銷、優惠紅利上投注資源;外銀則把信用卡和財富管理、房貸業務綁定,刷卡現金回饋是最大利基,花旗臺灣過往在通路上衝刺,零售通路廠商很買「花旗爲最大外銀」的單,像PC HOME聯名卡,這些隨着出售業務交接時間屆及,各項優惠將截止。

業者指出,對於2023年7月接手花旗客羣的星展臺灣,除了信用卡系統技術面要到位,更需要全新策略,包括和通路廠商談判,才能順利獲得併購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