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社會科「同性戀」入題 命題可能讓考生產生疑問

大學學測社會考題,其中公民題目出現同志議題。(示意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大學學測今(17)日舉行英文國文、社會科考試,其中社會科在公民的題目中,教師分析雖然命題整體難度爲「中等偏易」,沒有過往艱澀難懂選項;但是在少數題目上有不同解讀方向,可能使考生在作答上產生疑問。

大考中心發佈,今日第3節社會科考試(歷史地理、公民)應到人數爲114,189人,實到人數111,134人,缺考3,055人,到考率爲97.59%。而今年社會科試題整體而言,內容取材豐富多元、各冊分佈比例平均,不過「跨科合科」題目成爲趨勢,大考中心認爲考試將會回饋到教學現場,未來教學上和考試可能也朝向此方向。

高中教師羣分析,此次公民科難度中間偏易,課次冊次分配平均,命題四平八穩,沒有過往艱澀難懂選項,對於平時認真準備考生有很大鼓勵,只是少數題目容易讓學生產生疑慮。

▲109年大學學測社會科,教師認爲14題容易讓學生在作答上產生疑問。(圖/記者林育綾翻攝)

教師舉例,在題組14-15題其中的第14題,題目詢問「小風刑罰觀點」,但題文中敘述「小風:我不太能認同的是爲何要以刑法處置同性戀?爲何兩名男子間的愛情行爲,與他人無涉,會受到國家的處罰?他們有傷害到其他人嗎?」與犯罪行爲所涉及的法益定義有關。犯罪所侵害的法益與刑罰觀點,這兩者爲不同的概念,容易讓學生在作答上產生疑問。

教師羣提到,公民科還有第9題,問題敘述提及「下列哪項行政院民意調查與題文案例所屬的政府決策過程階段最類似?」此項敘述會讓學生產生2種可能性:一是針對題文中的「該國公民是否支持重大政策法案立法前,應先舉行公民會議」,二是針對表二的民意調查結果來判斷。這兩種不同的解讀方向,將會產生不同的答案,學生作答時必須花費更多心力,容易造成選答的困擾。

而在地理科方面,也能看見「跨科」考題成爲常態高達11題,例如第57題,考生不只要從地理科所學考量,也要從公民科所學來考量才能答題

不過今年地理科「連鎖型」題目減少,也就是不像從前必須一題會、其他題才能會,這樣減少連鎖題型出題方式,教師羣認爲是一個正向的發展。

▲109年大學學測社會科,審題教師認爲試卷印刷品質不佳,地理42題的等高線地圖,可能會影響學生判讀的困難度。(圖/記者林育綾翻攝)

另外今年試卷在印刷上,審題教師認爲品質不佳、有待加強,例如地理42題的等高線地圖,可能會影響學生判讀的困難度。還有部分試題的專有名詞,可能在大部分高中實際授課中沒有教授,提醒大考中心針對111學測,試題如何不會偏版或超綱,在出題上可能要特別留意。

而歷史科考題四平八穩,24題當中有6題臺灣史,比重偏高。教師認爲題目比去年簡單,閱讀量適中,今年圖表判讀更爲簡易,偏重社會經濟部分,尤其16至17世紀近代史比例較重。而第27題提到中美關係,審題教師稱讚出題優秀,題文提到毛澤東稱讚美國,學生可能會震撼,因爲一般印象中的中美關係並不佳,此題透露中美爲了利益也曾有合作現象,有一定的鑑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