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社會注意時事 性別平等、外交、少子化議題有機會入題

▲109大學學測將於17日、18日登場。(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109年大學學測社會科將在17日登場,樂學網社會科補教老師林揚推估,批判思考的題型會成爲這次題目亮點,針對時事題,他認爲,題目通常不直接考時事的內容而是背後的現象,如,脫歐議題考的是英國傳統孤立主義,而非幾月幾號脫歐以及脫歐的細項內容;同婚議題則是考性別平等、民法大法官釋憲相關概念等。

林揚指出,雖然111年大考才全面適用108課綱素養題型,但近年學測、指考的題目已陸續出現題目長,需思考的素養題,各種整合性能力、批判思考的展現會成爲題目中的亮點。

針對地理科,林揚分析,地理基本素養是要熟地圖、知方位、判斷因果關係,地圖的判別,要注意等高線判斷、衛星影像圖識別、經緯線性質;GIS近幾年也常納入考題,要留意網格向量模式、四大分析法;地形則要關注海岸、崩壞、河川、冰河等。

林揚也說,地理科針對氣候與自然景觀的行星風系洋流、氣候型態、天然植被與土壤性質也需注意產業主題則要關注商業性農業、中地理論交通革新與工業區位變遷等;人口都市部分也需注意人口轉型、都市規模;至於各大洲的地理,林揚建議,亞洲可注意東南亞多元文化、印度半島氣候,歐洲注意歐盟、東歐與南歐差異,大洋洲關注自然景觀、紐澳產業分辨,非洲多讀撒赫爾地區,北美關心農業帶與天然災害,南美的殖民經濟特色臺灣族羣分佈、中國的產業、環境問題也需多加留意。

▲補教師推估,批判思考的題型會成爲這次題目的亮點,針對時事題,他認爲,題目通常不直接考時事的內容而是背後的現象。(圖/記者李毓康攝)

針對歷史科,林揚建議熟讀年代、史觀、大方向而非零碎史實的記憶,舉例,17世紀前、荷蘭治臺的政經制度;清治臺灣前期移墾社會的特色;日治時期臺灣內地延長的社會運動、皇民化的戰時體制;甚至是近代的兩岸與外交關係、威權體制與民主改革。至於中國史,林揚建議多讀中國古代史,包括,魏晉世族發展、隋唐天可汗體系建立、宋元經濟體制與多民族政權、明清皇權提升與美洲作物傳入;中國近現代史(清末變法與革命、新文化運動、國共關係)。

至於世界史,林揚建議多熟記上古世界史、中古世界史(十字軍東征)、近代世界史(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地理大發現重商主義、專制王權、科學革命與啓蒙運動理性主義、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維也納會議保守主義、英國工業革命與資本社會共產主義、普法戰爭與俾斯麥體系)、現代世界史(兩次大戰、戰間期女權運動、經濟大恐慌、美蘇冷戰)等。

公民科,林揚分析,心理學中的人格發展、社會學的多元性別、社會運動、文化位階新聞學中的媒體識讀、政治學的內閣總統雙首長、臺灣的政治體制選舉制度、兩岸關係、法學(憲法法律位階三代人權比例原則、民法總則編親屬編、刑法犯罪論刑罰論、形事訴訟法檢察官職權與被告人權)、經濟學(邊際效益、機會成本、比較利益、市場機制與政府幹預、國際貿易、GDP、外部效果、公共財)都將有可能出現在考題中,考生須多加註意。

▲補教師指出,近年學測、指考題目越來越長、需思考,各種整合性能力、批判思考的展現會成爲題目中的亮點。(圖/記者李毓康攝)

跨科整合也是近年常出現在社會科考題中的類型,林揚建議考生,需要知道歷史上大帝國的位置與氣候,例如,亞歷山大帝國的氣候包括地中海與熱帶沙漠,羅馬帝國的經度約位於0゚-30゚E,又或是地理大發現的航線與行星風系洋流地圖,如,哥倫布順加那利涼流到美洲、順着西風與北大西洋暖流回歐洲。

另外,政治體制與歷史事件的發展也是出題熱區,如內閣制與光榮革命、總統制與美國獨立、雙首長制與法國第五共和建立,可整合公民與歷史的知識等。而成語與經濟學原理也是跨科整合的好素材,如,洛陽紙貴可以整合經濟學的市場機制與歷史的印刷術尚未發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可以整合機會成本與班超出使西域及中國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等。

林揚提醒考生,太近的時事不會出,題目通常不直接考時事的內容而是背後的現象,如:交通議題會考蘇花改切穿中央山脈,以及沈葆楨開山撫番,環境議題考環保少女搭飛機和吃香蕉的道德爭議、亞馬遜大火與遊耕活動的關聯性。外交議題則需要關注臺灣與所羅門吉里巴斯斷交、此兩國的所在位置與太平洋戰略意義。少子化議題可以討論高房價、低薪資、戰後嬰兒潮世代、與人口轉型理論。假新聞議題則必考媒體識讀、資訊倫理、閱聽人近用權的濫用。選舉議題可以考集會遊行法、罷免與統治正當性。而污染議題則可連結到外部成本、大陸霧霾透過風向與海漂垃圾隨着洋流對臺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