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體驗藺草編織 認識烏腳病史

臺南北門國小學童烏腳病醫療紀念園區體驗藺草編織。(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劉秀芬臺南傳真)

活化地方文化館!臺南市北門區烏腳病醫療紀念園區舉辦系列活動,邀北門國小學童到園區認識烏腳病的原因醫院成立歷史,同時也舉辦藺草編織工作坊,包括讓學童體驗截肢後的不便,完成編織後的成就感,從另一種視角來認識烏腳病的歷史。

烏腳病醫療紀念園區是臺南重要的文化館舍之一,不僅紀念醫師金河無私奉獻的事蹟,也保存着偏鄉地區對抗罕見疾病的醫療及生活樣態,是民衆認識烏腳病的重要公共衛生教育場域,但園區裡還有間藺草手工藝工廠,連在地的學童都不清楚。

當年烏腳病患截肢後,回到家裡多是無所事事,還認爲自己是廢人;王金河及夫人毛碧梅向政府申請成立藺草手工藝品編織工廠,讓這些病患者能自立更生,找到生活的力量

由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師生策畫的藺草編織工作坊,有別以往的參觀導覽,安排多項體驗,讓學童理解過去飲用水取得的困境,以及烏腳病患截肢後的不便,還邀請後壁菁寮墨林農村文物老師洪柳絹教導學生使用藺草編織兔子吊飾,透過動手製作連結過去歷史。

市府文化局表示,爲推廣臺南的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除持續推動大專院校的館校合作外,每年也會有推廣活動;最近還打算將手工藝工廠重新改裝,不僅復刻場景,還將增加影音導覽。

王金河的小兒子王鳳羣,目前還在當藥師,幾乎每週末坐高鐵回來當導覽解說員。他說,父親成立紀念館時已經93歲,他們也思考過,父親過世後紀念館是否還會有人來參觀?但他看到許多遊客被父親的精神所激勵,給予他們很多正向的回饋,讓他覺得他們做的事非常有意義,決定繼續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