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的寶藏甜品,在北方偷偷身價大漲

桃膠,這一來自廣東的滋補品,似乎正成爲茶飲品牌們的新寵。限定熱飲,加一點百搭的桃膠,是越來越同質化的奶茶們,在冬天捧出的新配方。

年輕人養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但願意花多少錢,爲熬夜、久坐和不吃早飯買單,卻是一個真金白銀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下,桃膠好像是最佳答案:

燕窩、石斛推出不少便攜裝,但打的是貴婦廣告,針對的是疲憊的中年人,擠地鐵的年輕人顯然消受不起;枸杞、人蔘在滋味上差了一些,不習慣攜帶保溫杯也不愛泡白酒的年輕人,更找不到太合適的進補場景。

相比之下,桃膠就顯得無比合適了。對比動輒百元一盞的燕窩,桃膠是工薪階層最好的滋補解決方案——儘管關於食療養生到底有沒有效果,還有不少爭議,但哪怕是作爲心理安慰的桃膠,也足夠好喝、足夠便宜。

燕窩之下,銀耳之上,網紅桃膠成功以其溫潤口感和價格優勢,搖身一變成了所有打工人的 燕窩平替。

糖水裡的最佳輔助,終於走出嶺南

魔法攻擊,廣東天氣絕對是魔法攻擊。寒潮下的三九天,本就讓人感到陰冷溼寒,再碰到 回南天,即便是在室內,也是種冷風吹進骨頭縫裡的奇妙體驗。

不過,對於講究時令溫補的嶺南人來說,“夏秋去暑燥,冬春防寒涼”,在這難捱的幾天裡,大概沒什麼比下午來一碗熱乎乎的糖水更能取悅大腦和味蕾了。

除了傳統的“二沙三糊”外,今年冬天,以桃膠、花膠甚至燕窩爲代表的滋補品似乎又有翻紅的勢頭,頂着養生糖水的名頭佔據街頭巷尾。

△在廣州搜索“鮮燉燕窩”

會跳出超過50家店鋪。

(圖/社交軟件截圖)

特別是桃膠,大有 衝出廣東,一路北上的架勢。在桃膠的發源地廣東,它已經流行了很多年,無論連鎖茶飲品牌這兩年開了多少家新店,糖水鋪始終佔據一席之地。而嶺南糖水宇宙中, 萬物皆可桃膠。在奶茶還沒有進化成“半杯都是料”的八寶粥,脆啵啵、魔芋還沒有大行其道的年代, 桃膠、芋圓等一衆單品,纔是廣州糖水中小料的靈魂。無論是味道醇厚甘甜的紅棗、桂圓肉杞子,還是酸澀清爽的酒釀、梨子,在風味的天平上, 桃膠總是起到一個壓秤的作用,讓各種風味達到微妙平衡。

△桃膠雪燕羹,貴婦標配。

(圖/圖蟲創意)

特別是在秋冬之後,人們的吃食就更是自動與 潤燥進補掛上了鉤,如桃膠、銀耳這類 越煮膠質越豐富、外觀越晶亮的食材出場愈加頻繁。畢竟,人類大多是視覺動物,這種 看起來就黏潤的食材,放在暖飲裡,難免讓人有種很滋補、很營養、很甜潤的觀感和口感。

以往,桃膠更像是嶺南人的冬季限定,然而在這兩個冬天,它隱隱有紅遍全國的架勢。

儘管八寶粥奶茶已經不是新鮮事,但各大品牌依然卷得花樣翻新,甚至捲到了曾經小衆的養生單品身上。

幾乎每一家茶飲品牌,都多多少少推出了一些“養生暖飲”。前段時間,加了桃膠、阿膠等滋補品的阿膠奶茶成了奈雪的茶銷冠;益生堂推出的“八寶燉雪梨”,上新三天賣出了30萬杯;茶百道加了薑汁、桂圓和紅棗的奶茶,被打工人譽爲“生理期優選”。

△奈雪的茶最新銷冠阿膠奶茶。

(圖 / 官方賬號)

對於逐漸有了戒糖意識的年輕人來說,讓人快樂的糖分是要攝入的,但生也是要養的。《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的數據顯示,保健養生以31.04%的佔比成爲2023年18-35歲消費榜單的第三名。在社交媒體上,還有人用加了桃膠的奶茶來實現“液斷”。

在這些關於“養生奶茶”的分享內容中,一位購買了桃膠奶茶的消費者對這杯奶茶的描述是:“滿滿的桃膠,把美麗健康打在公屏上”。加了桃膠、枸杞等單品的奶茶,很顯然滿足了年輕人既要又要還要的需求——哪怕它的口感和營養價值只是“看起來”,但再看看價格,一切都可以原諒。

如今,桃膠受歡迎的程度,如果讓上一代的桃農瞧見,大概都會有些驚詫,畢竟曾經桃膠是掉在地上都不會有人撿起來的“廢品”。比如自小生活在南方地區鄉村的人們,很多從小就被告知桃樹上這些黏糊糊、油亮亮的東西是“嗶喲”(知了的排泄物),連碰都不會碰,更別說吃了。

△從鄉村到都市,從

“有害”到“有用”。

(圖/圖蟲創意)

那時的桃農,面對桃膠的心情也更加複雜,對於一株桃樹來說,桃膠越多,桃子的產量就越低。桃膠分泌得太多,甚至可能會導致桃樹死亡。因而對於那個年代的桃農來說,比起採收桃膠,更大的精力放在防止桃膠出現上。

曾經五毛錢一斤都賣不出去的桃膠,如今可以賣到幾十元一斤,甚至還衍生出了品質和分級,倒是毛乎乎的桃子在水果世界裡,越來越少人問津了。

小小的桃膠身上,折射的是消費時代的變遷。

翻紅的桃膠,終於活成了燕窩的平替

‍‍‍‍‍‍‍‍‍‍

桃膠曾經有一個稍顯瑪麗蘇的名字—— 桃花淚。桃膠是桃樹皮“受傷”的產物。大概這個名字的由來:樹皮破損後,分泌出用於癒合傷口的膠質,形狀與眼淚相似。

從植物學角度來說,桃膠的出現,是爲了讓植株免受病原體和害蟲侵害。

再加上桃花自古以來便是人們想象中美女的化身,泛紅的妝容是桃花面,水汪汪的眼睛是桃花眼,作爲“桃花淚”的桃膠,也搖身一變成了具有美容養顏功效的補品。這或許來自一種傳統的以形補形的聯想:“如果能修復樹皮,那大概它也能修復人的皮膚吧。”

△人面桃花相映紅。

(圖/bilibili@李子柒)

歸根結底,關於桃膠美容的想象,還是“吃啥補啥”的老思路。

邏輯雖然樸素,但對於擡高桃膠的身價,確實管用。與“滋養”“養生”沾上邊的桃膠,連跳三級,一躍從桃農的“眼中釘”進階爲美容滋養品。

更關鍵的是,哪怕一漲再漲的桃膠,相較於很多成名已久的保養品,價格還是親民許多。

△桃膠定價比較親民。

(圖/購物軟件截圖)

以燕窩爲例。儘管關於燕窩到底是否美容的爭論曠日持久,但無論怎麼吵,燕窩的價格從來都沒有被打下來過。拋開網紅帶貨的那場鬧劇不談,時至今日,品級較好的燕盞,還要用代購甚至熟人購買,百克價格動輒幾千,上不封頂。

而且,和一切高級食物一樣,高貴的燕窩內部,形成了登記森嚴的鄙視鏈,吃燕盞的看不起吃燕條的,吃燕條的看不起吃燕角的,吃燕角的看不起吃即食燕窩的,複雜的圈子,讓徘徊在圈子外的年輕人難以入門。

△吃的不是滋味,是高貴。

(圖/購物軟件截圖)

即便是處於燕窩圈鄙視鏈最底端的即食燕窩,一瓶均價也在20元上下,一週2-3次的推薦服用頻次,一個月下來最少也要幾百元的支出。

看回桃膠,其高性價比只能讓人說一句感動了,在消費向下的時候,評價顯然讓桃膠更具有大規模流行的前提。

桃膠不是唯一紅起來的茶飲養生單品,在更早之前,一些藥店所推出的“中藥奶茶”早就在年輕人之間火起來了。

亞健康的年輕人遇上亞科學的中藥房,可以說是相見恨晚,加了白朮、黃精等藥材的奶茶,喝起來熬夜都更有底氣。

不過,雖然年輕人刷醫保卡買奶茶的新聞多次登上熱搜,但飲用者心裡清楚,即便是加了中藥,奶茶也不會變得更健康。更何況桃膠。

△桃膠糖水成爲街角

甜品鋪的冬季招牌。

(圖/小紅書截圖

@Tins天娜愛拍照)

儘管無數科普大V多次輪番上陣科普,桃膠中主要是多糖,其 本質是膳食纖維,並不會被人體吸收,與營銷廣告上所說的“植物膠原蛋白”沒有半毛錢關係,更加談不上美容養顏。

但人們依舊對這些養生單品趨之若鶩,並非人們相信它們是什麼靈丹妙藥。人類的味蕾似乎有着和飲食健康反着來的執拗,糖油混合物和穀氨酸鈉的魅力,總是讓人慾罷不能。

如果有個東西能在健康和美味中間微妙地折一箇中,那年輕人願稱之爲天賜安慰劑。反正都是安慰劑,爲什麼不挑個便宜的喝呢?

於是,奶茶品牌紛紛與桃膠相見恨晚,年輕人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燕窩平替。

參考文獻:草木清歡.(2020).小山,窗前.寧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