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牀位“搬”進了許奶奶的家(民生一線)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張雲河

《人民日報》(

2025年01月10日

第 11 版)

1月9日,記者來到了許奶奶的家。

牀頭放着一隻紅色SOS呼救器。“救命用。”82歲的許奶奶患有帕金森,吃力地說出這3個字。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西鄉塘區魯班社區,許奶奶母女倆一起生活。前年,申請到的家庭養老牀位幫了大忙。62歲的女兒黎霞說:“過去出門買菜,總是提心吊膽,怕媽媽有個三長兩短。現在她按呼救器,通過手機我就知道情況。”

包括呼救器在內,家庭養老牀位提供的適老化設備還包括廁所扶手、步行輔助器、防褥瘡牀墊……黎霞說:“家裡沒掏錢,政府出了5000塊。”

現在,大多數老年人還是習慣居家養老。家庭養老牀位爲失能老年人提供專業照料、遠程監測等居家養老服務,好似把養老機構的牀位“搬”進了家。

雙手支撐,緩步慢行,許奶奶推着步行輔助器,“好使。”

“人老先從腿上老。”黎霞說,“對年輕人來說,走路再平常不過。但對老年人來說,一雙好腿腳都令人羨慕。”

通常,“柺杖”的角色由子女們“扮演”。現在,家庭養老牀位在某種程度上發揮了“柺杖”作用。

在許奶奶家的衛生間,馬桶旁安裝了可拆卸扶手。“坐久了,老人雙腿無力。扶手就派上用場,方便借力站起。”黎霞說。

牆上也設置L形扶手,一比量,高度恰好適合許奶奶,防滑耐用,抓握倚靠均可。洗澡時,摺疊式的淋浴椅也能發揮作用。

許奶奶家的臥室裝有自動感應小夜燈,方便起夜;天氣熱時,防褥瘡牀墊緩解老人的不舒服。單元樓下,還備着輪椅。

“這些確實貼心。”黎霞說,“很人性化。”

老年人不僅需要適老化設備,還需要線下精準服務。

“奶奶,今天我們來給您剪指甲。”34歲的養老護理員玉春必像往常一樣上門,彎下腰,語調和緩,面帶微笑。玉春必邊輕揉肩背邊跟許奶奶聊天,“舒服些吧。”

“嗯,好。”說話雖吃力,可老人的神情很放鬆。

“這是份辛苦活,也是份技術活,更是份良心活。”玉春必說,“我希望盡己所能多幫助他們。”

魯班社區城市養老服務中心的護理員約有400名,可提供上門衛生打掃、面手足部清潔等生活照料服務;社區護理站有專業的護士和康復師近100名,可提供上門按摩和慢病護理服務。這些屬於家庭養老牀位的有益補充。

黎霞說:“每趟40元,護理1小時。比專門請保姆要實惠。”

如何加強家庭養老牀位的服務監管?每隔15分鐘,護理員手機上的智慧養老系統會發送定位,形成工單軌跡,出現異常自動報警。服務中心負責人劉欣說:“還可以視頻連線監督。”

“老齡化背景下,銀髮羣體正在對養老服務品質提出更高要求。”劉欣說,“社區支持下的上門養老服務是目前銀髮經濟的一片藍海。”

據統計,魯班社區21戶老人使用政府購買家庭養老牀位。目前,廣西爲經濟困難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建設家庭養老牀位1.6萬張,部分老人“養老不離社區不離家”願景正一步步變爲現實。

“我希望家庭養老牀位能惠及更多人,讓像媽媽一樣的老年人在家門口安享晚年。”黎霞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