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重組掀高潮 “兩化”合併誕生巨無霸

原標題:央企重組高潮 “兩化”合併誕生巨無霸

又一家央企來了。5月8日,由中國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集團聯合重組的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化”)正式成立,據瞭解,中國中化是目前唯一以化工爲主業的中央企業總資產和銷售收入雙雙超過萬億元,由此也成爲全球規模最大的化工企業。而據北京商報記者粗略統計,近年已有近40家央企重組,且熱度有增無減。整體來看,自中國中車成功合併以來,央企重組正由點及面,各個領域齊頭並進,謀劃佈局

“中國中化”登場

3月31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消息顯示,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一個多月後的5月8日,這個全球最大規模的化工企業終於正式在北京成立,寧高寧任中國中化董事長、黨組書記,李凡榮任中國中化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重組後的中國中化堪稱巨無霸。具體而言,中國中化總資產達1.4萬億元,營業收入超1萬億元,員工22萬人,業務範圍覆蓋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基礎化工、環境科學、橡膠輪胎機械裝備、城市運營產業金融等八大領域,在全球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生產基地和研發設施,旗下有16家境內外上市公司

“創建世界一流的、綜合性的、技術領先的化工企業集團,這是目前的大目標。” 寧高寧表示,此次聯合重組將更好地整合資源、發揮協同效應。比如,在建築、交通、新一代信息產業等應用領域,突破關鍵材料瓶頸,提供化工材料綜合解決方案;在農業領域,提供高水平的農資與農業綜合服務,推動我國農業轉型升級。

中國中化背後佇立的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場。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化工品銷售額3.35萬億歐元,其中中國化工品銷售額1.2萬億歐元,佔全球化工品銷售額的35.8%。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預計,到2030年,中國在全球化工市場的份額將擴大至近50%。

但此前中國化工市場卻存在着“市場巨大,企業不大”的格局。2019年全球前50大化工企業中,僅中石化、臺塑、中國石油、恆力石化、先正達及萬華化學6家中國企業,而重組後的中國中化則擁有16家境內外上市公司。此次中國中化橫空出世,也意味着龍頭企業將發揮規模效應的優勢,集中化也將成爲必然。

中國中化成立大會於5月8日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此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的重組組建,對優化國有經濟結構和佈局、助力我國農業現代化、增強化工行業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中企之聲研究院院長李錦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總結分析稱:“從批示講話中可見,優化國有經濟結構和佈局是主題;科技創新是主線;農業、化工行業的市場競爭力是主要內容;龍頭企業是抓手;加大種源、化工等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力度,創新管理和運營模式,是兩個切口;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是關鍵。”

重組領域由點及面

併購重組是企業經營發展中一個永恆的話題。從中央企業來說,推動重組整合是加快國有經濟佈局結構調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因此近年來,國內大型央企的重組整合不斷,先後出現南北車重組、寶鋼與武鋼合併、南北船合併等。

2014年10月,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公佈合併預案,此後近4個月的時間裡,南北車股價均一度上漲至400%,總市值超過4000億元,被稱爲“中國神車”,即中國中車。這一成功案例爲此後的央企重組打下了堅實基礎。粗略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已有近40家中央企業重組,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企業數量也由2012年初的117家調整至2019年的96家,範圍涵蓋裝備製造、電力、航運、能源、建材、鋼鐵等諸多領域。

目前來看,央企重組已由點及面,逐漸走向成熟發展。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在今年2月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國資委將加快推進國有資本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更好推動重組、整合、調整、優化,打造一批行業產業龍頭企業、科技創新領軍企業、“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基礎保障骨幹企業,更好服務支撐國家重大戰略。

郝鵬還表示,國資委還將抓緊抓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更加註重系統集成,着力推動落地見效,今年完成三年改革任務的70%以上;推動中央企業把科技創新作爲“頭號任務”,積極與國家科技計劃、攻關計劃相對接。

而針對下一步重組的行業領域,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員劉興國認爲,未來國資委將進一步推動戰略性併購重組,鋼鐵領域的併購重組將深化,以提高產業集中度,信息領域和醫藥領域也可能會進一步推進。

其中鋼鐵行業的重組備受關注,國內鋼鐵企業的高度集中也已是大勢所趨。鋼鐵行業巨頭中國寶武連連發力,去年8月山西國資運營公司向中國寶武無償劃轉持有的公司控股股東太鋼集團51%股權,此外市場亦有寶武與包鋼合併的預期。

劉興國還表示,通過整合可以使得原有企業的投資決策更加一體化,減少重複投資,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實力都將相應提高,從而直接地表現爲企業盈利能力的增強。李錦也表示,在重組中,組織新的鏈條時,也會將一部分交由民企來做,這對民企來說也是機會,同時市場也會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引發行業可能存在的震盪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