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破的不是論文,是那個“唯”字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題:要破的不是論文,是那個“唯”字
針對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的“唯論文”問題,教育部日前再出狠招,劃出“十不得”底線,並要求各高校組織專項整治。事實上,“唯論文”錯不在論文本身,而在於前面加了一個“唯”字。破“唯論文”,關鍵是要破這個“唯”字。
論文是科研結果的表述,一定程度上反映科學研究的水平,作爲評價體系的一項參考不無道理。而一旦加上“唯”字,就可能導致“只看數量不看質量”;導致榮譽、收入、職稱、項目等等都與論文掛鉤;導致抄襲代寫論文、非法買賣論文、學術權力異化等亂象。
不“唯論文”,就要求評判者改變一把尺子衡量一切的“懶政”思維,通過深入廣泛的調研,拿出更科學、更精準、更有針對性的方法,多維切入、多元評價、分類評價,建立更公正合理的評價體系。
不“唯論文”,對科研人員而言,要超越的則是名利心,不跟風、不從衆,甘於在基礎科研領域開展長期研究,把冷板凳坐熱;敢啃硬骨頭、闖無人區,挑戰最前沿科學問題,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更好地結合實際和社會發展所需,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