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晚餐檯幣上萬 米其林三星前菜是「香港空氣」
▲「廚魔bo innovation」外觀,是主廚樑經綸照片。記者遊琁如/香港報導、攝影
香港米其林三星餐廳「廚魔bo innovation」,是訪港饕客心中必嘗的料理。一道菜名看起來似乎懂得餐點內容,端上桌來卻又全然不是那套。把傳統食材玩出新奇花樣,再將是視覺與味覺重新組合。以其中一道前菜「Hong Kong Air」爲例,一杓湯匙全是泡沫,一口吞下,泡沫的細節處迸出皮蛋、酸、姜各種滋味,令人不禁詫異,原來香港的味道,是佐食材的調味總和。▲「Hong Kong Air」爲例,一杓湯匙全是泡沫。「廚魔bo innovation」名氣極大,2009年獲得米其林一星,2010米其林2星,2014年米其林三星,更曾被國外媒體選爲全球必吃101間餐廳。而廚魔二字來自於主廚樑經綸的自稱。樑經綸就讀隔音工程,於英國長大,父母是香港人,未曾正式習得廚藝,一切自學,所做的料理自然也毫無限制,任由創意自由揮灑。一餐港幣2380(約臺幣9520元)一人的晚餐料理,足足17道菜,便可嚐出其中不同之處。
什麼是米其林餐廳?要用文字品嚐「廚魔bo innovation」前,得先了解一下米其林餐廳之所以能夠賦予餐廳榮耀的原因。一開始爲米其林公司爲了用路人印製的免費食宿指南,後轉爲販售之餐廳指南,並開始派匿名品嚐者至各餐廳實地考察,提高可信度。1926年後,這本米其林餐飲指南開始使用星星分級制度。
一顆星(Very good Cooking):如果順路,值得停車一試的餐廳。餐點內容品質極好。兩顆星(Excellent Cooking):一流的廚藝,值得繞道前往,但價格不便宜。三顆星(exceptional cuisine,worth the journey):廚藝登峰造極,值得專程前往,環境及服務生的訓練皆有一定水準。 ▲香港傳統小吃「雞蛋仔」取代餐前面包。「廚魔bo innovation」囂張得頗有道理,從前菜的香港傳統小吃「雞蛋仔」取代餐前面包,用蔥及火腿入麪糊料內,烤至脆度口感開始品嚐,加上「香港空氣Hong Kong Air」,便走入一系列飲食變換的旅途。
「魚子醬」料理吃時得以手拿取,鵪鶉蛋上放有鮮度極濃的魚子醬與金箔;「Oyster」則是牛舌以青蔥花椒醬提味,加上有發財諧音的髮菜,以及澳洲生蠔,口感鮮甜軟嫩;「Baby Food」則用嬰兒食品包裝,內填有辣椒蟹及炸饅頭,刺激口味完全不非嬰兒可以品嚐。 ▲左上圖:「Oyster」則是牛舌以青蔥花椒醬提味,下面藏有生蠔。;右上圖:「魚子醬」與鵪鶉蛋。▼「Baby Food」用嬰兒食品辣椒蟹。▼最爲人所知的叉燒包,早期是小籠包,一口咬下濃熱湯入口。
廚魔最爲人津津樂道的料理是「叉燒包」,使用極薄的皮裹住內裡,含在口中咬破後,彷彿一次吞下3顆叉燒包味道的湯汁流出,口感不似傳統叉燒包,讓人驚訝;「Red Mulet」用法國紅鯔魚,使用柚子與紅蒜頭提味;「Blue Lobster」則是法國藍龍蝦加上四川花椒、蛋黃醬配上蝦餃內餡,品嚐前淋上紹興酒及龍蝦醬。「茅臺」也是一絕,使用三角杯盛裝,純茅臺加上山楂、百香果作爲清嘴味的飲品,喝時得仰脖90度;下道菜「鮑魚」則用燉得極入味的雞高湯煮義大利米,添上日本清酒和牛油燉鮑魚,滋味叫人難忘;還有「佐賀黑山和牛」以黑松露入腸粉;甜點則是「杏仁豆腐」,以沖繩黑糖加上玄米茶、肉桂等。 ▲左圖:「Red Mulet」用法國紅鯔魚。右圖:「Blue Lobster」則是法國藍龍蝦。▼燉得極入味的雞高湯煮義大利米,添上日本清酒和牛油燉鮑魚。▼「杏仁豆腐」,以沖繩黑糖加上玄米茶、肉桂等。廚魔善用不同酒款待不同料理,晚餐17道菜吃下來,佐4種酒,餐點不時以酒提味,不嗜酒者,也得喝得微醺才得以走出門。也因爲品嚐過程中,服務生隨時桌旁介紹料理細節,一道餐最少需要2小時品嚐,「廚魔bo innovation」並無限定的打烊時間,服務生不可催趕,等客人真正用完餐並聊畢,才得以收拾。以「一生一次」的體驗而言,廚魔確實顛覆一般傳統料理的口感,要價不斐,自然使用高級食材,將每道菜的細節張力發揮到極致,確實可以一試。(2015香港FUN享夏日禮百萬富翁遊香港米其林星級餐飲贊助餐館)▼餐後可以自由取用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