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就是這3點
什麼是教養?
用鄭板橋的話來說,就是“難得糊塗”。
當一個人的好事放肆宣傳的時候,那就是貪圖名利和回報了,稱不上教養。
當一個人做完好事,默默地離開,不要任何回報的時候,教養就體現了。
和有教養的人在一起,沒有什麼壓力,生活總是充滿陽光,時光總是清新的。
有教養的人,總是善良得恰到好處,潤物於無聲之中。
01
設身處地的關愛。
鄭板橋,清代學者,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世人都知道他擅長畫竹,殊不知他還擅長畫梅。
他在蘇州的時候,居住在梅花巷,巷子裡有一個鄰居、秀才,叫呂子敬,以賣畫爲生。
呂子敬的畫作,賣得最好的,就是梅花類型的畫作了。
呂子敬賣畫的時候,有一句廣告詞:“遠看花影動,近聞有花香。”
鄭板橋瞭解了呂子敬的家庭情況後,從此不再畫梅花,還總是告訴求畫的人:“我的梅花,和呂先生比,差遠了。”
但凡有求梅花畫作的人,鄭板橋都會推薦到呂子敬家去。
有一位告老還鄉的吏部尚書,點名鄭板橋,畫“梅花幽谷獨自香”。鄭板橋笑着說:“這樣的意境,只有呂先生能畫出來,我是愛莫能助啊。”
呂子敬幫尚書完成了畫作,得到了兩百銀子,非常得意。
三年後,鄭板橋搬離桃花巷,呂子敬來送行,發現一幅非常有風骨的梅花畫作。頓時,呂子敬恍然大悟,也感激不盡。
鄭板橋寫過一句詩:“蘭梅竹菊四名家,但少春風第一花。”
是的,他春風裡的第一枝花,送給了需要養家餬口的呂子敬。還把春風,也悄然送進了梅花巷。
誰都有生活的難處,但是誰都不想外人揭露自己的難處。
若你大張旗鼓地幫助別人,擺脫難處,那就會讓人失去尊嚴。
善良的人,總是設身處地的關愛他人,給人溫暖,卻沒有痕跡,如春風拂過人的臉頰,卻來無影,去無蹤。
教養,就是我對你好,你不一定知道,你也沒有任何的負擔。
02
無需提醒的自愛。
鄭板橋3歲就失去了母親,父親又找了後媽郝氏。
幸運的是,後媽對他很好,不曾受到虧待。
15歲的時候,他的後媽也過世了。
成年之後,他做了官,但都是小官,收入很低。
面對困頓的生活,他積極求變,開始了賣畫的生涯。
他毫不隱晦地對買畫的人說:“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
有一次,大鹽商姚有才請鄭板橋寫對聯。鄭板橋要價兩千兩。
姚有才磨磨唧唧,給了一千兩。
鄭板橋揮筆寫下上聯:“飽暖富豪講風雅。”然後停筆了。
這下,姚有才着急了,又拿出一千兩。
鄭板橋再次拿起筆:“饑饉畫人愛銀錢。”
他的個性,就像竹子一樣,筆直,挺拔,就算遇到權貴,也不會彎腰。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人生如竹,在一個行業裡紮根,在人世間擡頭做人,錢財是最大的底氣。
善良的人,不是把愛全部給別人,也會把愛留給自己。
愛自己,就是不善良過度,善良之中,還帶着一點鋒芒,還能夠讓自己生活更好一些。
做人,有原則地賺錢,有底氣地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沒有必要總是低聲下氣地討好他人,丟了自己的尊嚴。
還有,學會了愛自己,家人才會對你放心;家庭纔會因此過得殷實一些。
03
發自本性的博愛。
鄭板橋在官場,雖然職位很低,但是他從不馬虎,不爬高踩底。
到濰縣做官時,他在衙門的牆壁上挖了很多小孔,說:“出前官的惡俗之氣。”
山東巡撫找他要畫,他勉爲其難地畫了,但是在畫作上寫了一首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意思是說,大人你要多聽一聽民聲,沒有必要爲難小吏,把感情用在實處。
在地方鬧瘟疫的時候,不良商販擡高物價,百姓吃飯都成了問題。鄭板橋打開糧倉,救濟百姓。因爲沒有及時請示上級,丟了工作。
一個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那麼他在任何位置上,都應該保持本色,別被污染了。
農民變了官員,就開始站在農民的對立面,就爲虎作倀,這不是教養,這是忘本。
善良的人,一定可以做到日行一善,舉手之勞。
心眼裡有同情心的人,遇到掃大街的阿姨,會投出讚美的目光;遇到推板車的老頭,也會順手推一下;遇到獨行的孩子,會問一問“需要幫助嗎,迷路了嗎”;遇到種地的農民,也會主動讓路;遇到帶孩子的女人,及時讓座。
勿以善小而不爲,這樣的道理,一生踐行,那就是最長久的教養了。
04
一個人骨子裡的教養,是不要僞裝的,就是一層一層被人剝開,最裡層也是溫暖的。
有人說:“天國般的幸福,存在於對真愛的希望。”
如果你也想成爲一個有教養的人,那就努力去愛他人,愛自己,愛世界。
釋放愛的時候,你會變得柔軟,也會變得自信,還會變得高大。
願你我,揣着明白裝糊塗,愛無痕,愛無聲。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