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廂情願的美國牌
雖然川普本人仍舊不服輸,無奈權力交接的進程已經啓動,橫衝直撞的川普政府秒變奄奄一息的看守內閣。押錯寶的民進黨一方面急忙向拜登陣營示好,另一方面試圖榨取川普政府寥寥無幾的剩餘價值,在輿論場上釋放臺美關係節節攀升的信號。然而,民進黨打「美國牌」虛多實少?如此大內宣恐弄巧成拙。
就在美國大選結果逐漸明朗之際,臺灣海軍司令部突然高調證實美海軍陸戰隊已經抵臺,標誌着疫情後美臺恢復軍事交流,美軍此番主要任務是培訓國軍突擊舟、快艇滲透作戰等課程云云。綠媒把這當做爆炸性新聞,配合政府展開宣傳攻勢。對內給臺灣人吃定心丸:美國是變天了,但美對臺安全承諾不變。對外向大陸挑釁:美國大兵大搖大擺登陸臺灣了,就踩你紅線了,你奈我何?你解放軍還敢「犯臺」嗎?
事實上,這並不是美軍首次來臺,AIT臺北辦事處早就駐有不穿軍裝的海軍陸戰隊士兵,只不過以前顧及到大陸的反應,美軍在臺演練通常只做不說,儘量低調。這次民進黨爲了給自己壯膽打破了雙方的默契,將這一公開的秘密正式曝光,不僅北京再次被冒犯,華盛頓也陷入被動。五角大樓隨即駁斥相關報導,聲稱「美國仍致力於一箇中國政策」。民進黨機關算盡,自討沒趣。
不久,民進黨故技重施,再次操作「美國牌」。這回民進黨和綠媒故弄玄虛,炒作「美國神秘來客」,後來才證實爲美海軍亞太情報主管史達曼。臺美情報交流其實也是常態,美方也未否認史達曼訪臺。但民進黨藉此展示臺美戰略合作升級,特別是臺灣在美「印太戰略」中舉足輕重,有點一廂情願。首先,史達曼實際層級並不高,未必有資格指點江山。第二,臺灣的「美國牌」與美國的「臺灣牌」畢竟高度不對稱,美國對臺灣的情報予取予求,臺灣對美國的情報只能搖尾乞憐。第三,川普政府已經進入倒數計時,拜登的印太戰略尚不明晰,史達曼訪臺效果成疑。
除了軍事和情報交流,民進黨還渴望在經貿領域深度綁定美國。最近,首次「臺美經濟繁榮夥伴關係」(EPP)對話在華盛頓登場,雙方簽署了一份5年期的備忘錄。民進黨將其視爲臺美關係新的重大突破,也是自己的重大政績,一時間政府文宣和媒體報導連篇累牘,大吹特吹。
不過令人尷尬的是,儘管民進黨總結了EPP的諸多成果,但乾貨不多,玄機倒是不少。第一,既然是經貿對話,理應同美國商務部、貿易代表辦公室等經貿部門主談,但美方牽頭的卻是國務院官員,這本身就很奇怪。第二,臺灣的核心訴求是臺美FTA談判,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早就潑過冷水。第三,美國的訴求是將臺灣的半導體產業納入美國主導的供應鏈,對此民進黨很難拒絕。第四,民進黨宣稱EPP是制度化的對話,但美國正在政黨輪替,如此言之鑿鑿爲時尚早。
更發人深省的是,在強弱分明的美臺關係中,臺灣再算計也算計不過美國。美國高官跑了一趟臺灣,故作姿態一番,臺灣就付出了開放萊豬的沉重代價。在民進黨處心積慮榨取川普政府剩餘價值的同時,川普政府又何嘗不想下臺前再消費一把臺灣?原定訪臺的惠勒據說就是來向臺灣兜售煤炭生意的。還好,他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