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想要優秀的孩子,先學做優質的父母

初爲父母,我們充滿着激情,看着這個自己締造出來的可愛小生命,期望養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可是,養着養着,我們發現教育孩子的困難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孩子老是磨磨蹭蹭急死人;如果沒有達到他的要求,他會大哭大鬧,不聽解釋;遇到困難就退縮,沒有自信心;沒有禮貌,老是跟大人頂嘴。

我們每一天都在解決問題,但是每一天都出現新的問題。我們看過很多育兒書籍,也經常向老師和其他家長請教經驗,自己也一直在努力,但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們卻感到越來越力不從心。

因爲教育是一種技能。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自動上崗,只要能生出孩子就可以成爲父母,不需要經過任何培訓和學習,也不需要上崗證。事實上,養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的一項工作,這項工作不僅需要我們去學習,而且需要持久地、努力地去學習,並竭盡所能去做好。

養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無數困惑,不僅存在於普通父母的身上,心理學家、老師們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也曾經跟我們一樣彷徨無助。

芝加哥大學心理/人類發展學博士艾麗卡.雷斯切爾本身是一名心理學研究生,也讀過很多父母教育”最佳實踐“之類的書,但當她自己成爲名母親之後,依然有許多育兒困惑無法解決。

在有了第一個孩子後,她啓動了一個叫“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的項目,展現了一系列簡單明瞭的最佳實踐,綜合了學術研究和治療經驗的成果,幫助父母改正孩子的不良行爲,建立起牢固而良好的家庭關係。這些成果幫助了很多父母和家庭。

後來,她將這些實踐和理論集結成書——《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與其他教育類書籍不一樣,你不需要閱讀一本書才能抓住書的要點和有用的思想,這本書用最簡單的語言表達出最有用的教育實踐。全書共有75個教育法則,都用非常簡潔的文字標註在目錄當中,你可以任意挑出一個你最想用到的立刻拿來用之。

既然教育是一種重要的技能,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學習來成爲合格或者優秀的父母。

這本《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裡面包含了關係到我們養育孩子過程幾乎所有的難題,並且附有明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對每一個父母都非常有用——哪怕你已經是個不錯的父母。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自認爲有一定的養育經驗,也曾經看過很多育兒書籍,但當我打開這本書時,裡面的每一個教育法則都直擊我的要害,裡面的實例讓我立刻聯想到自己在類似的事情處理中的缺陷,我開始後悔自己爲什麼沒有早點看到這本書!

但是,優質教育並不是讓我們記住這些詳細的法則,它更像是在我們學習一門外語。我們記住了很多單詞和句子,就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靈活自如地運用。教育也是如此,我們也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並能自如地應對所有問題和困難。

這些法則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關鍵點:接受(Acceptance),界線(Boundaries),一致性(Consistency),也可以稱之爲優質教育之ABC。

第一個關鍵點:接受

接受的核心思想是:你應該總是讓孩子的孩子感受到你愛他們,因爲他們是你的孩子。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大多數時間我們可以接受,但有時我們無法接受。

網課快要開始了,你的孩子還躺在牀上睡覺,而你已經喊了他幾遍,要不要接受?本來是寫作業的時間,孩子正在全力以赴打遊戲,要不要接受?

這是我的孩子,我愛他,但是,當他表現的太差時,我該怎麼辦?說實話,我無法接受孩子這樣的行爲,我會衝着孩子吼起來:“你到底還要不要學了?趕緊起來!”

《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中將指導我們如何做到“接受”。

一位媽媽是個乾脆利落的人,在管教孩子方面也是如此。

她的女兒正在看電視,她覺得現在應該寫作業了,就會說:“別看電視了,寫作業去。”然後立刻關上電視,從不考慮孩子是不是看完了完整的一集,是不是正看到關鍵的時刻。

這位媽媽的做法有時會引起女兒激烈的反抗:“再有2分鐘我就可以看到結果了,爲什麼不讓我看完?你是個壞媽媽!”

這樣的事情完全可以處理的有點技巧。提前5分鐘提醒孩子:“我們需要寫作業了,5分鐘後關掉電視好吧?”,或者“你看完這一集,然後關掉電視開始寫作業。”

處理跟孩子有關的事情時,運用同理心是一項很好的方法,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理解一下她的想法,尊重孩子,你就能接受孩子那些看起來不可理喻的行爲。

2、優質父母不會急於改變孩子的感受。

孩子向你抱怨:作業太多了!

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勸解:“慢慢做,別急。”接着指導他應該先做哪些,再做哪些。

有的父母甚至會這樣說:“都是一樣的作業,人家能做完你肯定也能做完。你的事真多!”

急於“改變”事態源於一種良好的主觀原因:希望讓孩子遠離失望、不安和失敗。

實質上呢?改變孩子是過度干預的一種更加微妙的表現形式。你說的建議再好也不會起到你認爲的用處,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她會覺得你並不理解她;讓她覺得自己的感受都是錯誤的;讓她誤認爲她沒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感受。而且,你讓孩子失去學習如何接納、處理那些負面感受的機會。

問題來了:如果我們改變孩子是不對的,那麼怎麼做纔是正確的方式?

學會容忍孩子受到的挫折感。

先用同理心認同孩子的感受,建立起情感連接(對孩子的感受作出迴應);

然後用開放式的問題來引導孩子思考:今天的作業確實比昨天的多嗎?今天是不是有點不舒服才覺得作業有點多;今天的作業多是量大還是比較難?......(與她討論解決方法)

最後,讓她自己去應對問題。

第二個關鍵點:界線

孩子需要有分寸感和界線感。在一個預期和規則既清晰又合理的家庭,孩子們最終會感受到家庭帶來的安全感。

優質父母不會放過孩子的錯誤行爲。我們可以接受孩子的情緒,但並不表明我們可以接受他們錯誤的行爲。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爲的界線在哪裡。

如果媽媽因爲生氣與小安吵起來,就會造成你吵我鬧的惡性循環。

如果媽媽嘴上說:“你不能對我沒有禮貌!”,但還在對女兒有所迴應的話,就是在無意中教會孩子:喊叫或吵鬧是一種可以接受的對話方式。

媽媽應該怎麼辦?立刻停止與女兒的對話,或者直接跟她講:等我們冷靜下來再來談這個問題。

這有助於讓孩子明確媽媽的底線。

第三個關鍵點:一致性

一致性意味着,說到就要做到;意味着,你的行爲是可以預測的。

優質父母言出必行3歲的兒子想玩一下媽媽的手機,媽媽說:“可以玩10分鐘,10分鐘以後媽媽就要收回來啊。”

10分鐘到了,媽媽很輕鬆地要回了手機。這個規則一直執行得不錯。

有一段時間,媽媽工作有點忙,有時會在家裡加班,但是兒子老是來纏着媽媽要求陪他玩,媽媽不勝其擾。爲了更順利地工作,有時兒子拿到手機時,媽媽便不再嚴格執行10分鐘規則,讓他多玩一會,媽媽就能夠多一點時間快點工作。

媽媽發現現在很難從兒子手中要回手機了。每當到10分鐘時,他就是不肯將手機給媽媽,甚至會竭力反抗。

所以,要想做優質的父母,必須要言出必行:

做優質父母要知行合一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難。

儘管我們愛孩子是一種自然的情感,我們也知道一些科學的理念,但真正實施起來卻真的非常難。

我們知道不應該對孩子發火,卻常常在疲憊時控制不住自己;我們知道不應該當着孩子的面吵架,卻有時只顧自己宣泄情緒,忘記了旁邊的孩子。

我們應該怎麼辦?

1、知道做什麼和怎麼做。當你遇到難題時,先問問自己應該做什麼,不知道怎麼做時先諮詢,找到正確的方法。

2、執行。勇敢地挑戰固有的習慣,邁出第一步,你會發現越來越容易。

《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覆蓋了從正面管教到鼓勵好奇心的每一個教育原則,作者溫和而又堅定的教育理念既簡單又有力,讓我深刻認識到自己在養育孩子過程中那些錯誤的思想和行爲,同時學習到更科學、更有效的養育方式。期待自己能夠有一天做到熟練應用這些教養法則,成爲一個優質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