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陌生人交換夢想

暱稱嘉倩 職業:作家

1989年出生的嘉倩,毅然辭去一份曾經夢寐以求的工作,踏上旅途。這樣的故事似乎和此前我們所記錄的很多行者相似。然而有所不同的是,嘉倩的旅途並非迷醉在山水風景、人文風情之間,而是在與成百上千名陌生人見面交流,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這些故事與功成名就無關,僅僅關乎平凡的生活,簡單的夢想。嘉倩說,這就是人們日常正常的狀態,又是平常被普遍忽略的,故而出走與他們一一見面,耐心聆聽,細細記錄。

辭職去和陌生人交換夢想

2013年2月開始,嘉倩用兩年時間做了一件事情:去陌生人的生活中旅行。“這件事的源頭是,從小到大,我有一個夢想:成爲作家。”嘉倩用長微博的方式,將這個近似瘋狂的活法娓娓道來。在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她已經是英國外交部系統裡的一名新聞官員,這是她一直以來期許的工作,與大學專業國際傳播學密切關聯。眼下要辭職,踏上旅途,與陌生人交流夢想的話題,這個舉動近乎瘋狂。而這是無用卻溫暖的事。“如果人總要在年輕時候,有那麼一件事,不顧一切認真去做,老了以後回憶總會熱淚盈眶,那麼,對我而言,‘交換夢想’就是這樣的一件事。”

辭職遠比嘉倩想象中艱難,母親認爲過分瘋狂,不務正業,欲與她斷絕母女關係;父親在沉默後,最終還是依從女兒,說如果最後失敗了,記得回家,至少能給一碗白米飯吃。

整整兩年,從香港到重慶,從上海到西藏,從鷹潭漠河北極村,從西安到新疆,嘉倩走遍中國,和陌生人生活,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一起上班。“這個角色很好玩,我如同幽靈。”

和嘉倩交換夢想的都是普通人,在她冷靜的描述下,這些平凡人的夢想包含着該有的溫度。想要創業的體制內職工,想要寫小說的捲菸廠工人,只想要過日子、兒女平安的母親,成爲一路上與嘉倩真誠對話的對象。每一個陌生人關於夢想的故事,成爲兩年旅途中的寶貴記憶,亦成爲嘉倩的筆下素材

“我不是很想把這段經歷侷限在旅遊。”嘉倩在接受採訪時說,在她看來“交換夢想”是一個嚴肅的新聞項目,她爲之辭職而奔走,自認付出了巨大代價,她希望最後呈現的是拿得出手的作品。而殊不知,這一路踐行,何曾不是一個旅人的另一種存在方式。

過不後悔的人生

有人說,如果此生沒有機會去月球,那麼冰島是絕佳選擇,僅次於月球,與世隔絕,遺世獨立。於是,交換夢想項目之後,嘉倩去了冰島。

上飛機,打開機艙行李架,黑色行李箱太沉,手腕舉不起來,險些砸到頭,坐在她旁邊的亞洲模樣男人起身,紳士地提供幫助。

他是馬來西亞的華人,擁有一家國際護膚品公司,每個月來到上海的分公司。他有三個孩子,大女兒已經在紐約讀大學。大女兒畢業,他決定送給她的畢業禮物是一筆錢,支持她一年的間隔年,看一看世界,去想去的地方。

他說,“對於孩子,我一直灌輸他們:一、要誠實。二、要學會向親愛的人表達愛。三、記住,要活一次不後悔的人生。”

對於第三點,嘉倩感到好奇,她習慣性的發問:該不該將喜歡的興趣愛好變成事業

他舉了個例子:

每年聖誕節,他帶全家去度假,有一次,在歐洲滑雪,他的滑雪教練是一個年輕男孩,也是非本地的外國人。

他問男孩,爲什麼來這裡當滑雪教練?

男孩回答,我沒來過這裡,想過來看看,生活一下,正好我還有一技之長可以賺錢。

“聽到男孩這樣的人生,我很羨慕!因爲我做不到了,我已經上了年紀。這就是……你懂嗎?如果現在纔得到七歲時候心愛的玩具,有什麼意義!”

“年輕的時候,我們應該將喜歡的事情、感興趣的愛好,嘗試着變成可以做的事業。”這個男人接着說,“不過,如果一個人想要將愛好變成事業,有一個先決的條件,那就是必須有潛能。”

“要是一個沒有潛力的人,怎麼辦?”嘉倩問出了很多人的疑惑。

一個人擅長做什麼,很大程度是先天的,來自於你的性格,來自於你的身體條件,來自於祖宗的神秘遺傳。不過,仍有一部分的潛能來自於熱情,頻繁重複做一件事,熟練後,越做越出色。“要活一次不後悔的人生。”

嘉倩說,自己沒有醫保,沒有房子車子,沒有固定收入,存到錢,立刻去做自己想做的採訪項目,沒有錢,就用自身的技能去掙錢。只是,“如果你問我明天會死掉,後悔不後悔,好像我的答案可以脫口而出:完全不後悔。”

■對話

安於做自己

南方日報:什麼啓發了你做“交換夢想”?

嘉倩:這個故事從頭說起,從小到大,我有一個夢想:成爲作家。得益於網絡,我在社交平臺寫作,很幸運,擁有一羣共鳴的讀者

有一年,我揹着厚厚一疊書稿,自信滿滿,前往出版社毛遂自薦,結果失望而歸。我將這件事情寫在博客裡,竟然收到來自讀者們的安慰及建議。有人提出,夢想無價,售賣貶低了夢想的價值,不如以夢換夢,他是一名醫學生,想用第一件白大褂和我交換書,他說,“學醫很苦,現在醫患環境也不好,我的夢想是成爲一個會對病人微笑,耐心解釋病情的好醫生。”還有一名數學系的大學生,夢想卻是成爲服裝設計師,她親手製作的人生第一條連衣裙,想與我交換;接着,一個雲南女孩聯繫我,她的夢想是開一家奶茶店,每一杯奶茶的味道不同,都以她青春時代遇到過的人命名。作爲交換夢想,其中一杯奶茶以我命名。因此,“交換夢想”有了雛形:以我追逐夢想的半成品與對方的半成品交換。

南方日報:如何與這些陌生人打交道?他們不會對你的提問感到突然嗎?

嘉倩:我曾經是一名新聞官,和媒體打過交道。媒體出去採訪,一旦表明自己所在的媒體平臺,受訪者也許就會根據平臺來回答。所以說的是否是真言,又有多少言不由衷,都很難說。辭職之後做“交換夢想”,與陌生人交流,我是完全獨立的個體,不帶導向性,沒有立場。這種交流就像朋友之間的聊天一樣。

南方日報:主要的收入來源是什麼?

嘉倩:目前我已經出了七本書,主要靠的是版稅,之前還接了甲殼蟲代言廣告,有一筆收入。

南方日報:“交換夢想”打算什麼時候結束?

嘉倩:錢用完的時候。爲了見到儘量多的被訪者,我兩年從未給自己休假,我沒預料到,採訪結束不是錢用完了,是我身體消耗得撐不下去了。

南方日報:夜以繼日在外漂泊,沒有穩定的工作,很多人會覺得不安定,你可曾有過這樣的不安定感

嘉倩:其實我內心是平和的。每種工作都有自帶的屬性,比如空間就是滿世界飛,我作爲記者,也必須到目的地去見到被訪者。我喜歡我的生活,充實而快樂。

文/南方日報記者 周人果 圖/被訪者提供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