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8噸廚餘 黑水虻軍團命運翻身成新「黑金」

圖爲黑水虻。其幼蟲以吃廚餘維生,能解當代剩食問題。幼蟲繭殼還能提煉多種生物材料,價值超乎想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你可能從未想過,一隻小小不起眼的昆蟲,能有這麼大的功效!新加坡新創公司Insectta透過善用黑水虻(音同「萌」)幼蟲,聰明解決新加坡廚餘問題。並且發現幼蟲成年後脫下的繭殼好處多多,可提煉出甲殼素、可導電的黑色素等,所能提煉出的生物材料價值超乎想像,已成爲當代新「黑金」。

《CNN Business》報導,黑水虻的價值如今才漸漸被發現,成爲新創公司的焦點之一。雖然地球上有不少地區面臨糧食危機,但更有地區製造大量剩食,反倒造成污染。以新加坡爲例,在2020年就產生了66萬5千噸廚餘,且其中只有19%被回收利用。新加坡新創公司Insectta找來蟲子大軍幫忙,來讓廚餘變身可再生資源!

26歲的新加坡女生蔡開寧(Chua Kai-Ning,音譯)與夥伴一同在2017年創辦Insectta,背後目標就是不浪費任何東西。她指出「很多人沒有想過,吃剩下的食物最終下場爲何,它們會被丟到焚化爐,最終進入掩埋場,造成污染」,她認爲「廢物可以重新被視爲一種資源,只要我們改變生產的方法,並且改變處理廢物的作法。」

蔡開寧分享,黑水虻幼蟲的食量很大,每天可以吃掉高出自己體重4倍的廚餘。他們每個月餵食給這一羣蟲子大軍的廚餘量高達8噸,主要是從大豆工廠和啤酒工廠收集廢料而來。

不僅可以有效處理人類的廚餘;黑水虻幼蟲成年後所脫下的殼,還可以乾燥做爲動物飼料;他們的排泄物也可變爲農業肥料。且用處不僅於此,她也與新加坡的實驗室合作,從幼蟲的繭殼中提煉出可抗氧化與抗菌的甲殼素。Insectta進一步與生產口罩的公司合作,將提煉出的甲殼素加入成爲抗菌層,以防病菌傳播;也與化妝品公司合作,將黑水虻的甲殼素加入保溼面霜之中。

此外,黑水虻還可以提煉出可導電的黑色素,可用於半導體、電池與電子產品等,不僅是純天然,還對人體無害。蔡開寧期待這一種黑色素有朝一日可以取代重金屬,成爲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有機導體。

《GlobalNewswire》網站引述Meticulous Research的研究報導指出,黑水虻相關的市場規模在2030年預計達到34兆美元,約951億臺幣。黑水虻原產於南美洲,幼蟲靠吃廚餘、動物糞便、動植物屍體等腐爛有機物維生,被稱爲「大自然的清道夫」,也被農業專家譽爲「完美昆蟲」。在臺灣出現也已有數百年,近年來被視爲推動「永續農業」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