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廚房興盛 新北僅納管1家惹議
疫情期間外送平臺大爆發,雲端廚房大增,但新北僅列管一家位於中和的雲端廚房。記者劉懿萱/攝影
疫情期間外送平臺大爆發,雲端廚房大增,但新北僅列管中和區1家較具規模的共享雲端廚房,相鄰的北市納管家數則有21家,新北市民代質疑,新北只納管1家不符人口及市場比率,散落在民宅、工業區的雲端廚房幾乎不受監督,恐成爲食安漏洞,要求加大管理力道。
昨晚6時許,記者到位於中和區橋和路的雲端廚房,在大樓1樓及地下室,畫分出23個小空間,以矮牆隔開,有2家便當業者揮汗備餐,雙手忙個不停,一旁隨時有外送員等着要取餐。
專賣便當的林姓業者說,去年12月進駐,使用約5坪空間,因不能使用明火,烹調以電器爲主力,租金加上水電,每月成本7萬至8萬元。他說,雲端廚房模式CP值沒想像中高,須靠發傳單等方式,衝一點美食平臺以外的外單量,才能增加營收及利潤。
林姓業者表示,衛生局人員不定期稽查,受監督的壓力不會比實體店面少,倒是隱身在各角落的家庭式雲端廚房比較不受監督。
新北衛生局食藥科長楊舒秦說,各縣市對雲端廚房定義不一,因此列管數量出現落差。楊也坦言,雲端廚房很難從現有系統直接勾稽資料,查覈有難度。衛福部近日發函各地衛生局,告知「食品藥物業者登錄平臺」新增雲端廚房一項,要求地方向業者宣傳,輔導配合登錄資料。
新北市議員翁震洲質疑新北列管僅1家不合常情,這類廚房可能存在於工業區或民宅,只要一個平板就可「開餐廳做外送」,衛生局要設法掌握,訂定監管機制,還呼籲市府成立食安處,纔有一定規模及人力稽查。
市議員陳世軒說,要雲端廚房業者自行將資料登錄到平臺,實在太天真,應研議透過業者主動登錄、註記,給予認證標章;沒有登錄的業者,經檢舉或稽查,可加重處罰或要求停業,要「棒子、蘿蔔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