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跑”進地鐵自動售貨機 傳統媒體轉型需“新媒體化”
新華網上海11月15日電(記者周蕊、王淑娟)地鐵裡賣零食、飲料、紙巾的自動售貨機司空見慣,但賣雜誌的自動售貨機你見過嗎?最近,這種專門售賣雜誌的自動售貨機就出現在了上海的地鐵站裡。專家認爲,在入場費的重壓下,採用自動售貨機等方式將傳統媒體和傳統銷售渠道進行擴展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在新媒體的“狙擊”下,傳統媒體想要有自己的立足之地,還應在“新媒體化”上下工夫。
雜誌“跑”進地鐵自動售貨機
硬幣扔進去,出來的不是飲料、零食,而是一本雜誌。在上海,這樣的雜誌自動售賣機已有50臺,分佈在20多個地鐵站裡。記者看到,機器中售賣的雜誌從2元到20元價格不等,有十幾種雜誌可供選擇。消費者只要投入硬幣或紙幣,就能買到自己選擇的雜誌。
在一家網站上班的謝靜告訴記者,選擇自動售貨機買雜誌是因爲機器一般都擺放在地鐵進站處的顯眼位置。“自動售貨機的上貨速度好像比報刊亭快,但自動售貨機有一個問題是貨物的數量有限,有時候我發現自動售貨機裡的暢銷雜誌很快就被買完了,剩下空蕩蕩的格子。”謝靜說。
“地鐵站裡的自動售賣機見過很多,但雜誌售賣機確實是第一次見,要是去比較遠的地方正好買一本在路上看看,挺方便的。”從事IT工作的莊菁說。
自動雜誌售貨機所有方樺榭中國董事總經理艾彌爾告訴記者,目前是第一代機器,將來還會有加載了WIFI等的第二代、第三代機器。“目前雜誌售貨機通過二維碼讀取和消費者進行互動,有了WIFI,互動就更便捷了。”
期刊雜誌零售的傳統渠道包括街道、機場等處的報刊亭以及超市、便利店,要進入這些零售渠道,往往需要繳納數額不小的進場費。在零售終端掌握市場話語權的情況下,期刊零售渠道有了不少新花樣。
某時政類雜誌的工作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上海報刊亭渠道一年的入場費要5萬元,地鐵爲5萬元到7萬元,超市則至少需要3萬元,一本在上海年發行量不到1萬本的雜誌至少需交納20多萬元的入場費才能鋪滿這個城市的傳統銷售通路。
艾彌爾表示,高額渠道成本迫使期刊不斷尋找新的銷售途徑。“雜誌自動售貨機其實不僅是一個新的銷售渠道,它還能提供實時的銷售和互動等基本數據,使企業能更及時地根據市場動向作出反應。”艾彌爾說,雖然自動售貨機的前期投入巨大,但這一渠道能爲企業帶來良好的效果。
傳統媒體制勝還需“新媒體化”
專家分析認爲,在入場費的重壓下,採用自動售貨機等方式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傳統媒體想要保有自己的生存空間,還應實現“新媒體化”。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市場營銷研究中心主任晁鋼令表示,自動售貨機被稱爲“永不下班的營業員”,但目前效果並沒有完全顯現出來,其中主要原因是國內傳統零售渠道能較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一方面,大城市的人羣集聚度比較高,不像國外比較分散;另一方面,城市商業營業時間一般比較長,而國外的商店一般很早就關門了。“但隨着城市的不斷擴大發展及消費者習慣的改變,自動售貨機的銷售模式是有市場潛力的。”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講師陳峻鬆認爲,雜誌自動售貨機是個很好的銷售和宣傳渠道,其針對的消費人羣比戶外廣告更爲精準。雜誌自動售貨機除了賣雜誌,另一方面也是“賣廣告”的一種形式。
艾彌爾表示,除了渠道多元化之外,在新媒體崛起的時代,傳統媒體還要根據不同的載體、消費者獨特的閱讀和購買習慣,實現內容的立體化。
陳峻鬆認爲,傳統媒體在和新媒體的競爭中,實際上也在不斷地“新媒體化”。傳統媒體可以通過搭建新的載體和平臺,利用自身強大的內容和受衆基礎優勢,從而實現轉型。(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