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從廣州到北京需要多長時間?結果可能和您想的不太一樣

從古至今,很多東西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比如人們的出行方式。

古人出門要騎馬,而我們出門要開車,古人出遠門還是騎馬,而我們出遠門可能是坐火車和飛機了。

古人出遠門的時候,一般要花多長時間?就比如從南方重鎮廣州到首都北京,他們這一路要走多久?

古代的交通工具

古人的交通可以說是少之又少,除了人的兩條腿以外,就只有馬是最好的代步工具了。

在很早很早之前,馬這種善於奔跑的生物就作爲代步工具進入了人們的生活,考古學家在商朝的廢墟中就發現了“馬兵”的存在。

雖然沒有看到商朝騎兵在戰場上的記錄,但是他們也確實有一人一馬一把刀的作戰配置。

雖然商朝已經出現了騎兵,但是那時的騎兵一定還沒有大規模應用,多半是當作撐場面的“禮儀小姐”出面的。

首先是受制於馬匹的數量和質量,再就是受制於騎馬用的各種配件。

那麼中原人是在什麼時候解決了這個問題呢?是在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帶領着趙國的軍隊北上作戰。

他征服了北方兩個大型的遊牧民族,並且從他們手裡得到了優良的馬種以及大量的好馬,甚至還有騎馬的技術。

趙武靈王發現北方的胡人確實挺厲害,他們的馬上功夫是中原人最大的敵人。

於是趙武靈王就推行了“胡服騎射”,也就是穿上胡人的衣服,學習胡人的戰鬥技巧,藉此來創造一支非傳統軍隊。

趙武靈王以身作則,親自穿上了胡人的衣服,臣民也紛紛效仿。

當時的中原地區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大規模使用騎兵,所以趙國騎兵部隊的出現對各國的衝擊很大。

中原國家的傳統戰鬥方式就是戰車和步兵的結合,雖然穩健,但是不太靈活,而騎兵部隊的靈活性正好剋制了這種戰鬥方式,這也是趙武靈王在與遊牧民族作戰時得出的經驗。

自從發現了趙國的新型戰法後,各個國家也紛紛開始引進強壯的馬匹,展開了一場緊張刺激的“軍備競賽”。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用不到這麼多的馬,因此就有很多馬流入了民間。

劉邦造反之前,依然沒有馬騎,這就說明馬依然不是平頭百姓能得到的。

劉邦身邊有個將軍叫夏侯嬰,曾經駕着馬車帶劉邦逃回了項羽大軍的圍追堵截,因此被人們戲稱爲“大漢車神”。

而夏侯嬰之所以有如此“車技”,只因爲他之前就是專門給縣裡開公車的。他們沛縣的縣衙門也就是一輛車,一輛車最多也就四匹馬。

由此可見,這時候的馬其實還並不能像後世這般廣泛應用。真正讓馬成爲人們最常用的代步工具之人,是漢武帝。

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時,發現了大宛國,大宛國的純種汗血寶馬令漢武帝魂牽夢繞。

霍去病將河西走廊打下來後,漢武帝馬上就派出使臣去了大宛國。

這次使臣出使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換幾匹純血的汗血寶馬,帶回來改善中原馬的體質,這樣就不會跑不過匈奴了。

漢武帝爲了換馬可是花了大力氣,他命人鑄造了一匹“一比一純金馬”,讓使臣帶着千金和這匹金馬去了大宛國。

雖然漢武帝已經展現了自己的誠意,但是大宛國依然不買賬。他們其實是匈奴那邊的勢力,他們的馬只能賣給匈奴。

而且在匈奴的指使下,他們不但不給馬,還殺了大漢的使臣,搶了大漢的金子。漢武帝徹底怒了,他沒想到這大宛國居然如此不識好歹。

不久之後,貳師將軍李廣利把大宛國打了下來,大宛國國王被殺,大宛國的好馬全被大漢得到了。

除了在這次戰鬥中繳獲的馬以外,大宛國每年都要按時進貢一定數量的馬匹。

這樣一來,中原大地上的馬不僅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多了。

雖然是這麼說,但是馬匹依然沒有多到一人一隻,而且馬也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

在村裡有騎牛的,後來還有騎驢的,甚至在晉朝還有駕羊車的,但是這些都不是能出遠門的代步工具,歷史上跑得最遠的牛應該就是老子西出函谷關那頭了吧?

除了在陸地上慢慢走,我們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走水路。

隋煬帝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挖通了南北大運河,可不是隻有他一個人能走。如果想從廣州到北京的話,坐船也是個很不錯的主意,至少不用費多少力氣。

從南到北要多久?

如果我們作爲一個平民百姓,打算從廣州北上到北京去,最經濟實惠的辦法自然是靠着自己的雙腿走過去。

經過現代人的測量,從廣州到北京大概有兩千公里,放到古代也就是四千裡,古代人流放也才流三千里,這徒步走上四千裡恐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一個正常人一天應該能走上六十公里,這是一般人的極限速度了。按照這個速度來計算,一個人從廣州“走”到北京需要一個月左右。

當然這是絕對理想的情況下,實際上這一路上的阻礙可太多了,根本不可能做到每天六十公里。

如果路上再碰上個颳風下雨、官府修路、腿疼腦熱什麼的,從廣東到北京怎麼也得走上三個月吧。

就算騎上自家的老牛,也快不了多少,牛又不能像馬一樣狂奔,而且牛累了之後還會罷工呢,到時候更麻煩。

當然了,老百姓們也不是機器,他們如果真的想走這段遠路,那肯定是要做好準備的,比如準備一匹馬,或者準備一輛馬車,那麼馬又能跑得多快呢?

馬的速度上限與速度下限之間的差距還是挺大的,最好的馬每天能跑上一千里。這可不是吹牛,是真的能做到的。

但是做的代價就是,一匹好馬可能會被累死,馬背上的人也活不了。

我們都聽說那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爲了給楊貴妃運送荔枝,每年都要累死幾個人。就爲了博“妃子一笑”,就會有差役累死在驛站。

後來因爲這種“千里加急”實在太不厚道,朝廷就取消了這項制度,最快加急也就是八百里加急,就算是降了二百里,差役們也是苦不堪言。

一般人自然不需要跑這麼快,一匹普通馬每天跑上兩百里就是極限了,所以就算是騎着馬走,也得十天半個月。

那如果走水路呢?水路能走多快?在順風的情況下,船的速度是每天一百里,如果是逆風的話每天就只有五十里了,得需要一個月左右。

因此坐船其實是沒有騎馬快的,但是坐船主打一個輕鬆,就算每天睡大覺也能到,如果騎馬的話就沒有這麼舒適了。

古人如果真的想從廣州到北京的話,騎着馬是最快的,十天半個月就能到;坐船是最輕鬆的,但是需要一個月左右才能到達;走着是便宜的,但也是最慢最累的,需要三個月左右才能到達。

如果是你的話,你會選擇什麼樣的出行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