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立委擬修憲訴法 代理司法院長謝銘洋:應獲最大的社會共識
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指在野立委擬修正憲法訴訟法,若依修正草案,將會對我國憲政體制帶來不小的影響。記者王宏舜/翻攝
司法院大法官2024年度學術研討會今開幕,以「憲法審查原則之回顧與展望」爲主題,因包括司法院長、副院長在內等7名大法官懸缺,賴清德總統指派的代理院長謝銘洋致詞時表示指,立法院延宕行使對大法官的同意權,延宕的結果不僅妨害司法院人事正常運作的妨礙,更直接影響了包括人民在內及時獲得釋憲權利保障的機會。
在野立委擬修正憲法訴訟法,謝銘洋指若依修正草案,將會對我國憲政體制帶來不小的影響,他指憲法是國家法秩序的制高點,也是架構我國憲政秩序權力分立與制衡的礎石,憲法法庭依據憲法訴訟法是具體落實憲法最高規範性的重要途徑,因此憲法訴訟法的修法毋寧需要得到最大的社會共識,必須審慎爲之。
本次學術研討會探討4個憲法審查的核心原則,分別是比例原則、平等原則、法律明確性原則、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
謝銘洋說,憲法賦予大法官解釋憲法的職權,大法官透過憲法審查制度以國家最高規範的視角,檢驗法律及各項國家公權力行使的合憲性,目的是爲了保障人民基本權利,以及維護國家自由民主的憲政秩序。大法官在釋憲實務上經由個案審理並逐步發展出各項「審查基準」,學界據此整理出釋憲或憲法訴訟案件的憲法審查原則,大法官也透過憲法解釋與個案裁判的詮釋,嘗試賦與我國憲法審查原則新的意義,以因應世代變遷,契合社會脈動。
他說,學術研討會主題是「憲法審查原則之回顧與展望」,這些憲法審查原則歷經長期釋憲實務運作,已在保障人權和維護憲政秩序方面,共同構築起保護人民基本權利與穩健國家法秩序的框架。同時,爲因應未來科學的進步及全球化發展,例如AI智能科技的躍進、全球氣候變遷、原住民族或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以及跨國或跨境法律議題,將使這些憲法審查原則在相關憲法訴訟案件中的審理運用必須更加深入並賦予新的意義,依此來匡正國家法律及公權力行使的合憲性。
今天4場報告的報告人分別是中興法律專業學院教授陳信安、臺大法律學院教授孫迺翊與教授薛智仁、東吳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林三欽,各場次的與談人分別爲文大法律學院教授李寧修、政大法學院副教授吳秦雯、臺北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陳愛娥和東吳教授陳清秀。下午5點的閉幕式,將由大法官呂太郎致詞。
今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限縮死刑適用,被質疑是「實質廢死」,而7名大法官在10月31日卸任前也趕在10月25日就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等案作出憲判字第9號判決,宣示包括立法院委員會設立調查專案小組、要求總統到立院國情報告等關鍵條文皆違憲。這些判決都引發政治風暴,連帶影響大法官能不能「補足額」以及激出未來究竟要多少名大法官才能開會、表決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