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甸園"裡探尋"諾亞方舟"的傳說

1月19日,我國與亞美尼亞簽署的互免持普通護照人員簽證的協定正式生效。只要你想去,不需要有任何出國記錄,白本護照就能“說走就走”,真正做到了無門檻免籤,簡直不要太痛快。這對於熱愛旅行且喜歡“打卡”小衆旅遊目的地的人來說的確是個很讚的消息。人少景美物價低的美譽近年來也爲亞美尼亞吸引了不少遊客,在計劃出行之前不妨先跟隨環環的目光到這個“諾亞方舟”的最後停靠之地預覽一番。

上帝要有光,於是有了光,有了亞美尼亞”。聖經中記載的諾亞方舟最後停靠的位置,以及伊甸園的所在地就在亞美尼亞。地處亞歐交界處的亞美尼亞,國境內既有雪山秘境中的村落,又不乏美麗浪漫的海濱城市,物價低廉,風景如畫,國土不大卻星羅棋佈着世界文化遺產。這裡的時光像是帶着慢板音樂,緩緩流露出這裡古老卻浪漫的氣質。

色彩內斂的低調都城:埃裡

“埃裡溫”意即“埃裡部落之國”,舊譯“耶烈萬”,是亞美尼亞首都和經濟、文化中心。是世界聞名古城之一,位於拉茲丹河畔,南距土耳其邊界僅20多千米。建在山坡上的埃裡溫,四周自然景色優美。舉目遠眺,亞拉臘山和阿拉加茲山白雪皚皚,千仞冰峰,朗然在目。埃裡溫的房屋大多用石頭建造,這也使得整個城市的色彩凸顯出一種獨特的內斂之美

爲何這裡以石頭建築爲標誌呢?這就要回溯古老的時光了。傳說,上帝在創造萬物時,賜給每個地方的人們一個禮物,給着給着,竟然忘掉了亞美尼亞人。等到想起來,所有的禮物都送光了,只剩下石頭。這就是爲什麼亞美尼亞境內觸目皆是岩石,而她的子民也總是稱國土爲“祖國的石頭”。這也正是靠着這些“祖國的石頭”,亞美尼亞人完成了一座座莊嚴的建築。埃裡溫的石質建築幢幢相連,行人不絕,街市繁鬧。這個袖珍的國家裡,似乎每個人的活動都和這座以舉國之力建造的“傾國之城”密不可分,像一個集合點,一個召喚就能把全國的人召喚到此。

方舟停靠的風息之地:阿勒山(又譯亞拉拉特山)

自古以來,阿勒山一直是亞美尼亞人的精神象徵,亞美尼亞國徽正中央的圖案就是亞拉拉特山。不僅如此,阿勒山還是基督徒心目中的聖山,根據聖經記載,諾亞方舟最後就停靠於此,萬物從此新生。雖然,在國界的紛爭中,阿勒山已經不在亞美尼亞的範圍之內,然而從亞美尼亞的大部份地區,包括其首都埃裡溫(又譯作葉勒凡),都可以眺望亞美尼亞人心中永恆的圖騰——阿勒山。從霍瑞維拉修道院(Khor Virap)遠眺,是旅行者仰望阿勒山的熱門地點。古老的建築和雪山尖峰相映,一副人文與自然融匯畫卷躍然眼前。在探險家斯文·赫定筆下,他這樣描述他的亞美尼亞之旅:“我一生中從未有過別的事可與它相比。我們四周盡是高加索的大山,俊俏的山壁間露着奇異的景色,後面襯着被雪覆蓋着的尖峰。”或許今天的我們也能跟隨着這引人入勝的文字去探尋那神秘的“方舟”傳說。

高加索的玻璃之淚:凡湖

塞凡湖,距離亞美尼亞首都埃裡溫僅60公里,是亞美尼亞著名的遊覽勝地。湖面海拔1900米,是一個高山淡水湖。最深處83米,面積1200平方公里,蓄水58.5立方公里,是高加索最大湖泊,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高原淡水湖。塞凡湖有着“高加索明鏡”的美譽,湖邊長滿了野花湖水寶石般的碧藍,倒映着周圍的雪山和藍天白雲,美得令人迷醉,不禁感嘆“高加索的眼淚”的確名不虛傳。塞凡湖由小塞凡湖和大塞凡湖兩部分組成,湖中魚種豐富,盛產魚類,其中最多是肉質鮮美,刺少,營養豐富而著稱的鱒魚

除了湖畔美景,與塞凡湖兩相對望的的塞凡修道院巍然佇立,在風霜散發着蒼涼而古老的氣息。塞凡修道院,始建於公元9世紀,現存建築包括有聖使徒教堂和高處的誕神聖母教堂,後者規模較大,保存的古蹟也比較多。坐在開滿野花的翠綠山坡上,對着碧藍如洗的晴空和澄澈的塞凡湖水,伴着飛鳥的鳴唱,吹着細細山風,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念頭——和心愛的“球球”一起,停駐此刻。

亞美尼亞的美當然不止這些,希望環環帶來的“小小一瞥”,可以讓讀到這裡的你有去探索這片“神隱之地”的念頭。除了上文提到的這些地方,瀑布臺階、加尼神廟、戈里斯洞穴住宅、萊文地下神殿、水域畫廊、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等等,它們的魅力還要等待你的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