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調整餘波未了:銀行理財規模出現回縮,產品降費攬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葉麥穗 廣州報道債市震盪的餘波延續,8月初以來,受長期國債收益率回升,以及交易商協會嚴查國債違規交易,銀行理財產品淨值與資產管理規模雙雙承壓。截至目前,已經有頭部機構測算出,30萬億元銀行理財規模或有進一步下滑可能。爲了挽回投資者的心,不少銀行理財“打折促銷”,多家理財公司啓動新一輪理財產品費率優惠,密集加碼對固收及現金管理型理財產品的費率優惠。

規模下穿30萬億元

8月以來,受央行入場“買短賣長”、交易商協會查處國債違規交易等因素影響,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從月初的年內低點2.09%,回升至當月最高值2.25%附近,令不少採取長久期策略博取更高回報的銀行理財產品慘遭淨值下滑,有些甚至擊穿面值。不少銀行理財子公司紛紛感受到資金贖回壓力。

中信證券測算,2024年8月末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約30.1萬億元,較8月峰值下降約0.3萬億元;華西證券也測算,8月26至8月30日,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環比下降3036億元,至30.09萬億元。

9月5日,天風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孫彬彬發佈報告顯示,按中國理財網口徑折算,8月26日-9月1日,銀行理財存續規模爲29.61萬億元,周度環比下降3300.29億元。各類產品的規模幾乎全線下降, 按產品類型劃分,9月理財產品規模變化爲:現金管理型+110.9億元,固收類-435.63億元,混合類-11.39億元,權益類-1.01億元,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0.06億元;

9月8日民生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譚逸鳴談及近期銀行理財的變化時表示,9月理財存續規模有所回落。 進入跨季月,理財資金通常回流表內,理財存續規模多爲季節性回落;此外,近期債市調整傳導至理財淨值端,對理財規模增長或有所約束。 截至9月8日,基於中國理財網統計口徑來估算,當週理財存續規模環比下降至29.26萬億元。此外,理財產品新發數量和到期數量均出現回落。

此前市場一直擔心本輪債市調整,會引發類似2022年四季度出現的“踩踏式”贖回,但從目前來看,暫時還是有驚無險。

“相比2022年四季度出現的贖回潮,本輪債券的調整程度‘威力’顯然沒有那麼大,但是理財產品的淨值出現回撤,有些產品甚至開始虧錢,銀行理財部門肯定會有壓力。投資人投資‘體感’不佳之後,一般會有兩種反應,一是馬上贖回,二是觀望,但是未來有可能換其他公司或者類型產品,顯然這兩種情況對銀行來說都不是好事。”一家國有大行的理財經理對記者表示。

理財產品降費引客

債市巨震傳導到了一級發行市場,根據普益標準(下同)的統計,2024年8月共新發2183只銀行理財產品,產品發行量環比減少223只,環比下降9.3%;同比減少499只,同比減少18.6%。

產品類型上,固定收益類產品佔比98.0%,佔比延續提升。受居民風險偏好保持低位影響,2024年8月混合類、權益類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佔比仍處於低位,新發行固定收益類產品佔比保持高位。

投資期限上,短期限產品佔比上升。2024年8月3個月以內期限(含T+0)產品310只,佔比14.2%,較7月上升3.1個百分點。在債市震盪背景下,2024年8月新發理財產品期限整體趨短。

業績比較基準也延續下行趨勢。2024年8月新發行產品中,按投資性質區分,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平均業績基準較上月下降0.07個百分點;按投資期限區分,1-3個月、3-6個月、6個月-1年、1-3年期限產品的平均業績基準分別較上月下降0.32個百分點、0.10個百分點、0.05個百分點、0.09個百分點,整體看新發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總體延續下行趨勢。7月銀行存款掛牌利率下調,仍對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下行存在驅動作用。

對於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中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肖斐斐認爲主要集中在四方面,一是居民投資理財產品意願保持低位;二是理財產品業績大幅偏離業績基準;三是行業監管政策重大調整;四是部分數據來源於第三方數據平臺,由於統計口徑的不同,可能與後續官方披露結果存在一定差異。

爲了攬客,近日,多家理財公司啓動新一輪理財產品費率優惠,密集加碼對固收及現金管理型理財產品的費率優惠力度。

9月4日,南銀理財公告稱,將自2024年9月5日(含)起對南銀理財珠聯璧合日日聚鑫現金管理類公募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銷售費進行費率優惠,優惠後費率從0.2%降至0.05%。

8月28日,華夏銀行官網發佈信息,超十款華夏理財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開展費率優惠,其核心要點爲,優惠後,多數產品固定管理費每年爲0.02%—0.05%,部分產品份額的銷售手續費率甚至降至0.00%/年。

中銀理財也在官網宣佈,9月起階段性下調旗下多款理財產品的管理費和銷售服務費,部分產品份額固定管理費率由0.15%(年化)下調至0.10%(年化)、銷售服務費率也由0.30%(年化)下調至0.10%(年化)。

近幾個月來,已有多家銀行理財公司固收和現金管理類產品進行管理費、銷售服務費、託管費等費率的階段性優惠。

普益標準研究員李振宇表示,此次銀行理財公司再度掀起“降費潮”,主要因爲近期理財產品的收益表現普遍下降。“銀行多次下調存款利率,導致現金管理類及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收益承壓較大,疊加美聯儲降息預期不斷下降、國內資本市場表現不佳、理財投資‘資產荒’愈加嚴峻等因素,理財產品的收益表現普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