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遠/兩岸仍需合作互惠 協助臺商重返工作正是時機
▲助臺企「11條」暨臺商參與新基建政策說明會。(圖/取自中國臺灣網)
北京方面於5月15日,國臺辦發佈新聞稿指出,由發改委等10個部委聯合印發「應對疫情統籌做好支持臺資企業發展和推進臺資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臚列十一條對臺商提供協助與優惠的新措施(下簡稱「臺商11條」),內容要求各單位落實之前所提出之「惠臺31條」與「對臺26條」外,特別針對臺資復工與疫情因應做出工作指示,除了持續鼓勵臺商擴大投資與引導拓展內部市場,也歡迎臺資企業參與新型、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另外針對稅費減免、金融支持、疫情控管等提出原則性指示,並對於「臺資專案」的用地需求加以保障。
這份通知中,除了協助廠商處理後疫情時期的生產工作外,也對增資擴產用地、參與基礎建設等給予支持。這份「臺商11條」通知,對於身陷疫情而困守兩岸的臺商而言,除了提供必要的支持政策的訊息以穩定臺商情緒,同時也點出臺商未來參與「十四五規劃」的機會與方向。
但除了「通知」內容所涉及到的經濟訊息外,本次「臺商11條」提出之時機更值得玩味,由於時值520臺灣總統就職及大陸兩會召開等重大政治活動之前,故而曾引發外界對於兩岸關係的謹慎樂觀,部分抵銷對於ECFA架構協議存廢的疑慮。但隨着後續事態發展,失去「92共識」與沒有「和平」統一的新型論述語式又再次讓兩岸關係爲疑雲所籠罩,更加上香港國安法草案提出所引發之爭議,兩岸關係的和平前景似乎又是無從樂觀。
然而,另外一方面來看,受到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所重創,亞太乃至於全球經貿卻需要產業界更多的合作與支援,特別是在兩岸經貿部分。之前,由於因中美貿易戰所誘發的供應鏈移轉,以及臺資迴流所導致的兩岸分工型態重構等,兩岸經貿關係與產業結構正進入新的轉型階段,此時,意欲於海外設廠生產的臺商需要重新安排生產體系,而想要強化大陸市場耕耘的企業,則需要掌握這一波結構調整與重點政策項目提出的契機,基於工作之需要,許多臺商積極呼籲雙邊政府能夠重視開放商務人士往返的便利管道,並協助雙邊航運、貨運的正常作業,讓臺商能夠在疫情緩和、政經情勢渾沌的情況下,擁有較高的彈性與效率來處理企業決策,以便能加速渡過困境。
兩岸關係持續停擺,短期內看不到解凍化冰的可能,此時維持雙邊經貿的正常運作,提供商務人士公務往來之便利,對現有航點以外地區以包機協助臺商臺幹返陸,特別是臺商雲集的廣東地區,如深圳、廣州等,既可有助於雙方抵禦疫情對於經濟的重創,另外更是一個重要的政治訊號,意味着眼下兩岸關係仍能「鬥而不破」,讓雙邊社會仍然可以對融合發展存有樂觀期待。
熱門推薦》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