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美艦泊臺 新版政治搖頭丸
▲美軍艦擬泊臺補給一事近日傳出預計今年底完成招商,但對於這項傳聞我國防部與海巡署卻毫無所悉。(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最近媒體又在炒作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於今年6月下旬,在「2018年國防授權法案」中神來一筆的外加「美艦泊臺條款」,並宣稱美國在臺協會已開始招商議價,希望本年底前完成採購作業。高雄港相關港埠作業中,確實有民營業者經營港外運輸補給,其對象涵蓋商漁船,並從鹽埕區起家逐漸轉至前鎮漁港附近,形成產業羣聚現象。基於高雄港外鄰水域潮汐穩定,錨泊條件良好,商漁船舶至高雄港外錨區加水、補給、修繕、船員輪替與避風,亦行之有年。但到目前爲止,高雄港並未開放外港錨區加油服務,更未同意商漁船廢油污水及生活垃圾回收,必須在進港靠泊後交由專業廠商處理。因此對海上作業船艦的後勤整補作業來說,高雄港外錨區所能提供的服務其實並不完整。但美艦泊臺本質上就是個新版的「政治搖頭丸」,對那些終日幻想拉攏美日與大陸對抗者來說,亦是壯膽迷幻藥。尤其若依美國參院原提案條款中的文字開放進港靠泊,顯然並不實際,所以又放出在錨區整補這個風向球。這種在枝節上做小動作,根本無法改變權力與利益所構成的國際關係架構。若還將此認爲是我國與美方間的準軍事同盟關係,升級至軍事同盟,這無疑是往自己的臉上貼金,否則,就是得改寫國際政治教科書的基本定義。缺乏國際法理與斬釘截鐵之條約義務做爲基礎,所有表面承諾都是空中樓閣。海軍艦艇進港靠泊,或在錨地整補作業階段,基本上都是在整備重建戰力,實質戰備程度相當有限。若從媒體報導指出,主管海洋活動的各公務單位對此傳言仍不知曉,就可知其可信度不高。若美國在臺協會未知會我相關機構就逕行洽商,放話者其實是弄巧成拙,顯得雙方關係不夠、溝通不足,不知可曾想通其中道理。事實上外國軍艦若欲駛入領海與內水等水域,我國皆會要求需事先通報並獲准許才得以放行。依國防部及外交部1980年共同發佈的《外國軍艦駛入中華民國領海、港口管制辦法》第一條,以及1998年公佈施行的《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第七條第三項,再加上2002年行政院所頒《外國船舶無害通過中華民國領海管理辦法》第十四條來看,政府多次重申立場,在臺協會對此不可能不知,若美艦泊臺真有其事,必會與公部門事先磋商細節。
▲高雄港因具船艦設備維修、整補功能,且曾是美軍休憩選擇,成爲「美艦泊臺」可能性最高的港埠。(Photo by CEphoto/維基百科)
我與美方斷交後,爲維繫雙方實質往來關係,向來戒慎恐懼。因所要克服的政治壓力,不僅來自中國大陸,在美國府內官僚體系中,亦有其本身法規約束與政治算計。許多對於我國能產生實際幫助之作業,都必須保持低調,以免徒生枝節,但卻常因政治人物慾刺激國內消費,刻意將其曝光致使國家整體利益受損。處理外交關係時,若在未經對方諒解同意前,就單方面率爾對外宣示特定作爲,或調整政策與立場,更是傷害雙方互信的基礎。美國不希望被我用來作爲擋箭牌,我亦不希望被當成美國的棋子,若欲追求互利雙贏,就必須先營造默契建立互信。從今年6月間美參議院提案論及美艦泊臺後,我各相關政府單位未於第一時間發出正面迴應,就可知雙方事先並未就此進行溝通,更遑論達成共識。當媒體刻意在描繪雙方關係日趨緊密的同時,有識之士卻可以從中看出雙方的溝通聯繫並不如外界想像中那樣理想。美方不希望綠營執政有所意外,但本身亦不應做出小動作突襲我國。誠然雙方外交往來是行政部門間應溝通聯繫,但就我在美國會遊說着力之深來看,亦應防範此種未能事先掌握髮展之情事。美艦泊臺提案,無論是我透過遊說公司所獲產物,抑或是國會山莊政治人物本身的發想,整體看來都缺乏完整配套。因爲沒有事先準備,且未運用智庫研討或政治評論讓該議題保持新聞熱度,到最後此種一日報導必是無疾而終。國家資源畢竟有限,若老投注於亂槍打鳥的作法,最後政治效應亦不符成本效益。美艦泊臺整補提案技術上雖可行,但戰略上無意義,政治上找麻煩。除無謂攪亂臺海情勢,對於提升國軍實質戰力亦毫無助益。與其不斷找話題在挑動情緒,夢想靠他國撐腰,無寧認真面對大陸,務實經營兩岸關係,這纔是解決困境正途所在。
好文推薦
張競/軍人的品格抵不過政治的算計
張競/半島風雲起 莫要嚇自己
●張競,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生,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現於大學任教國際關係課程,經常鍼砭時政評論國際現勢。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