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跨境電商佔領印尼,當地獨角獸扛不住了|焦點分析
文|胡依婷
編輯|袁斯來
印尼這片熱土上,本土電商巨頭將被迫離場。
近期,印尼上市互聯網獨角獸公司Bukalapak宣佈將停止銷售實體商品。自今年2月9日起,消費者將無法再通過Bukalapak下單實體商品,所有未處理的訂單將在3月初之前取消,電子錢包餘額可在3月14日前轉至用戶銀行賬戶。
放棄電商業務後,Bukalapak將以預付費信貸、數據包、電力代幣、流媒體憑證、支付交通罰款、分期付款、信貸等數字虛擬商品爲主營服務。
而從時間上來看,Bukalapak在成立之初以電商起家,通過匯聚印尼本土小商店逐步擴大規模,而後才新增電費繳納、流量包等虛擬產品與金融服務。
但在距其2021年上市至今不過4年,Bukalapak電商業務卻宣告結束。這背後是平臺自身盈利困難與不足以應對來自新老平臺的競爭。
財報顯示,2023年,Bukalapak的淨虧損高達1.37萬億印尼盾(約爲8371萬美元);2024年上半年,淨虧損已同比擴大90%,達到7480億印尼盾(約爲4570萬美元)。
自身虧損的同時,Shopee、Tokopedia等平臺仍在不斷提升市場份額。其中,TikTok遭遇禁令後仍以8.4億美元收購Tokopedia 75.01%股份,大力扶持印尼本地品牌商家入駐,使其電商業務迅速復甦。
扛不住虧損與競爭,爲了在印尼存活,Bukalapak不得不拋棄電商大本營,將市場拱手讓給更有力的對手們。
風光不再
Bukalapak在印尼語裡意爲“擺攤”,這在當地也指向散落在廣大鄉村地區的街邊商店、夫妻老婆店(Warung)。
自2010年成立以來,Bukalapak爲契合印尼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地推本土的街邊小商店,邀請其入駐平臺,開展線上銷售。
Bukalapak創始人之一Achmad Zaky曾在播客中介紹道,印尼不同於其他發展中國家,有五分之三的人住在鄉村地區,95%的人會去身邊的雜貨店、售貨亭購物,這種類似街頭小攤的Warung經濟體系一度佔據了印尼線下經濟的70%。
不斷覆蓋印尼多個地區之際,2017年Bukalapak還推出了O2O平臺Mitra Bukalapak,爲小店、夫妻店們提供通信類、生活繳費和電子錢包等虛擬服務,該業務也逐漸成爲公司營收的重要部分。
2018年,不斷擴張的Bukalapak成爲了繼Go-Jek、Traveloka、Tokopedia之後第四家印尼獨角獸。
2020年後,Bukalapak在印尼已積累超過500萬入駐商家,7000萬註冊用戶,其中日活用戶約1200萬。
一路高歌,2021年Bukalapak也加入東南亞互聯網企業謀求上市的浪潮,8月其在印尼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通過IPO籌集了15億美元,遠超其預期。這成爲彼時印尼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IPO,Bukalapak也率先成爲印尼四家科技獨角獸中最早上市的公司。
Bukalapak在當時頗受資本認可,其投資方包括螞蟻集團、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與印尼本地媒體巨頭Emtek等。
上市後,Bukalapak仍在努力扭虧爲盈。但即使2022年整體淨利潤達到1.98萬億印尼盾(約爲1.21億美元),四季度Bukalapak還是回到虧損狀態。
難以持續性盈利或許源於Bukalapak對鄉村夫妻小店這類下沉市場的追求。這類地區交通不便、交易場景也不夠成熟,拓展與物流等經營成本都較爲高昂。
此外,當Bukalapak證明了下沉生意的可行性,Shopee與Tokopedia等平臺也加強佈局,在物流、品牌推廣等方面加大投入,競爭日漸焦灼。
時間給出了答案,在宣告放棄電商業務前夕,Bukalapak仍舊沒能保持盈利。
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Bukalapak的淨虧損達到7480億印尼盾,同比擴大90%。三季度虧損仍在持續。
虧損同時帶來了股價的劇烈波動。自IPO以來,Bukalapak股價屢次下跌,市場估值也由約76億美元滑落至7.5億美元。去年7月,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作爲其主要股東也在考慮出售股權,對Bukalapak的發展信心減弱。
Bukalapak再難重現上市時的風光,培養本土小商店的願景也將止步於2025年,這家獨角獸企業在十餘年投入後將悻悻離場。
落於下風
事實上,Bukalapak在印尼電商市場的排名屈居Shopee、Tokopedia之後;當TikTok席捲全球並開始進入印尼時,Bukalapak的境遇顯得更爲緊張。
作爲東南亞最大的電商市場,印尼已經出現頭部集中現象。MomentumWorks發佈的《2024年東南亞電子商務》報告指出,2023年Shopee在印尼電商市場佔據40%的GMV份額,排名第一;Tokopedia緊隨其後,佔據30%的份額;Bukalapak則排名第三,市場份額僅爲11%。
從成立時間來看,Shopee比Bukalapak晚五年,且並非生於印尼本地。但Shopee的佈局速度較快。
2017年,Shopee自建物流Shopee Logistics Service(SLS)已經正式上線。在印尼站點,其平均運費降低了25%,而在經濟最發達的首都雅加達及周邊地區,平均運費更是大幅下調了近40%,這使跨境賣家的訂單量在一週內實現翻倍,增長超過100%。
2018年全年,Shopee的GMV已經超過100億美元。據瞭解,Shopee曾在雙十二活動當天創下訂單新記錄,其24小時內訂單超過1200萬單,其中540萬單來自印尼。
以如此迅猛的速度,Shopee後來居上,獲得了遠超Bukalapak的市場規模。而競爭遠未停止,TikTok Shop帶着內容電商的新模式進入印尼,並獲得一席之地。
2022年,Bukalapak努力扭虧爲盈之時,TikTok Shop在東南亞實現了高達44億美元的GMV,其中印尼市場超過25億美元。此番市場表現,增強了TikTok Shop對印尼的信心與投入,使其成爲本土電商平臺的有力對手。
印尼的小店賣家與消費者也青睞於TikTok Shop。FastData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印尼是TikTok Shop銷量≥ 1萬小店數最多的國家,全球銷售額TOP3的小店有兩家都來自印尼。在開展的帶貨直播中,印尼的總時長與總觀看人次也位列東南亞地區之最。
即使面臨當地政府的封禁,TikTok也不惜斥資8.4億美元收購GoTo旗下子公司Tokopedia 75.01%股份,重返印尼。強強聯合下,Bukalapak面臨的競爭變得更爲強勁。
留給Bukalapak的時間並不多,經歷業務調整與裁員後,其形勢也未有較大好轉,放棄原先核心的電商業務成爲最終選擇。
不如實力更強的同時期平臺,新生對手也來勢洶洶,Bukalapak僅有的市場規模在不久後或許就會被瓜分。隨着時間推移,Bukalapak十餘年在電商市場的沉浮將僅存在歷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