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傷十指不如斷一指?

01

中美之間的博弈,我們一直講,是維持一個鬥而不破的局面,但是這個鬥而不破的局面,其實也大有講究,那就是在鬥爭上,誰採取主動?在維護不破的局面上,誰來進行兜底?

我們看美國人在這方面,其實說實話,他們是有一點拿捏住了。

美國人在跟我們博弈的時候,不管是進行各種制裁,施壓,打擊,可以說都是公開的,毫不避諱。至少是美國的這種做派,給他的西方盟友,以及它的殖民地國家,都傳遞了一個非常清晰的信號,那就是他是在玩真的。

但是與此同時,美國人在另一面,也會積極的與我們進行溝通。在上一次美國氣球事件之後,當時美國國內對我們的反應非常強烈,然後我們也全面取消了與美國溝通和交流的各個渠道。

但是在當年6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幾次三番的做工作,還是說服我們,給了他一個訪華的機會。美國由此又打開局面,在不同的層面,重新跟我們建立了交流和溝通的渠道,但是與此同時呢,美國的各種制裁動作,卻依然沒有停下來。

所以我們看美國的博弈策略是很清晰的,那就是在他有優勢的方面,會盡可能進行施壓,打擊和遏制。並且會將這些優勢與盟友聯合起來,儘可能的將優勢擴大到最大化。

而在另一方面,他會跟我們進行溝通,在我們最關切的一些原則底線問題上,會在口頭上進行安撫。相當於美國既得了實惠,還要點面子。而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至少是在中美博弈互動的層面上,節奏似乎總是掌握在美國手裡。

這裡面很大一個原因,在於我們沒有將我們的優勢最大化。也就是說沒有在我們最具優勢的方面,去跟美國進行非對稱博弈。這自然在某種層面上,助長了美國肆無忌憚的囂張氣焰。

其實這種非對稱博弈,說白了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們在全球的地緣安全博弈中,很好的發揮了這種策略。就是美國在東亞對我們施加壓力的時候,我們會在中東把這種壓力還回去。

但是具體到經濟貿易,科技產業,這些方面的時候。我們很多操作可以說就大打折扣,不盡如人意。相比於美國人在這些方面發起進攻的時候,寧願承受損失,也會統一行動而言,我們似乎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02

我們可以看看美國,在他具有優勢的方面,對我們是怎麼做的。美國在部分科技,金融,以及軍事地緣方面,可以說將其局部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簡而言之的概括,就是在這些具有相對優勢的方面,能制裁的會堅決制裁,能打壓的會無情打壓,絲毫不會手軟。哪怕是階段性的,部分產業會遭受損失,也會堅決的執行這一策略。

比如美國在芯片產業上面的制裁,可以說是步步緊逼。在金融方面,也是動不動會威脅對我們的金融機構發起制裁,使得這些金融機構,在對俄貿易中,連這種戰略性經濟合作的支付結算,都無法進行。

而在軍事地緣方面,由於美國本土遠離我們,其充分發揮了在我們周邊的軍事基地的優勢,來進行挑事。我們在武器裝備出口中,要受制於人,但是對臺出售武器,我們都只能被動接受。

倘若說這些方面我們是處於弱勢,只能被動防守,那麼在其他一些具有相對優勢,甚至是具有絕對優勢的方面,我們卻做的太少。我個人感覺,很多時候,在對美的非對稱博弈中,有一些利益集團,爲了自己的產業和圈子利益,甚至有可能綁架了我們的對外政策選擇。

比如我們的外貿體系,我們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工業國,生產國,以及貿易國,但是我們在對外貿易中的議價能力非常弱,反倒是內卷非常嚴重。

理論上來說,我們在擁有如此龐大的工業產能,以及佔據如此高市場份額的情況下,我們對外的議價能力應該是很強的。但是跟國內過去合資汽車企業主導產業發展的情形相似,吃慣了外貿的順風飯,很多人很難接受把重心轉向國內市場。

因爲國外的市場起步早,更規範,也更成熟,所以說我們國內做外貿的整個體系,與之配套的時候,賺錢變得很輕鬆也很簡單,從品牌到營銷到售後服務,可能都不需要深度參與負責,所以只需要發揮最擅長的生產物流,就可以輕鬆的賺到錢了。

這導致我們在全球貿易中所佔份額逐年增高的情況下,連出口退稅這樣已經持續幾十年的政策,都不能適時改變。龐大的外貿體系,以動輒會涉及上千萬人的就業爲理由,經常對匯率,對出口退稅,支付結算體系,對宏觀上的國際局勢和對外博弈,形成牽制。

我們在實物貿易上,本來就有全球最高的競爭力和優勢,在貨幣結算上,在支付方式上,本來可以更好的,對國家的非對稱博弈進行支撐。但現實的情況是,體系內的內卷,反倒是讓國外的需求方,對我們分化瓦解分而治之。

這是何其的悲哀。

我在昨天的長文章中詳細論述了,在美國轉爲降息之後,我們會有一個絕佳的去美元窗口期,這是在實物貿易上與美國進行非對稱博弈的最好時機。如果能順利實施這一步,將是對美元釜底抽薪,對美國而言,傷其十指,可能都不如斷這一指的傷害大。

但是如果任由我們的外貿系統,守着自己的瓶瓶罐罐,掣肘國家層面的戰略政策,我們將會失去的,可能是一個百年難遇的機會。

人生最大的遺憾不是努力後的失敗,而是塌樑的我本可以。